|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与汉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报告          【字体:
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与汉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报告
作者:刘军    文章来源:新疆汉语教学网    点击数:3821    更新时间:2008-09-30    

 

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与汉语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报告

 

新疆是西北地区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98.03万人,占总人口的39.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10.12万人,占总人口的60.26%。

根据2006年12月底新疆教育统计资料显示,我区现有普通中学1891所(其中完全中学409所,高级中学77所,初级中学64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63所),这其中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有891所(比上年减少47所);现有小学4815所,其中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3329所(比上年减少288所);,另有村级教学点数1109个。全区中小学合计校数5220所(比上年减少1941所);各级各类幼儿园合计1379个(比上年增加302个);。

我区少数民族高度聚居在经济欠发达的农牧区,文化教育等方面事业发展滞后。因此,形成我区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我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现状与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汉语教师队伍:全区汉语教师总数21516人。其中:普通中学9228人(其中初中7809人;高中1419人;)小学12288人。(统计中农村小学汉语教师9811人,占小学汉语教师总数的79.84%,农村初中汉语教师6089人,占初中汉语教师总数的77.97%;农村高中汉语教师218人,占高中汉语教师总数的15.36%)。

全区中小学汉语教师总数为21516人,其中20012人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占汉语教师总数的93.01%。

1:新疆城市、县镇、农村汉语教师数统计(2006年12月底统计)

类别

汉语

教师数(人)

其中少数民族

汉语教师数(人)

各类别合计数(人)

城市高中

506

419

城市:2185人;

其中民族:1694人(占球市汉语教师总数的77.53%)

城市初中

595

481

城市小学

1084

794

县镇高中

695

642

县镇:3213人;

其中民族:2859人(占县镇汉语教师总数的88.98%)

县镇初中

1125

1012

县镇小学

1393

1205

农村高中

218

210

农村:16118人;

其中民族:15459人(占农村汉语教师总数的95.91%)

农村初中

6089

5821

农村小学

9811

9428

合计

21516

20012(占全体汉语

教师总数的93.01%)

 

2:新疆中小学各学段汉语教师数统计(2006年12月底统计)

高中

初中

小学

1419人(占全区汉语

教师总数6.60%);其中民族:1271人(占高中汉语教师总数的89.57%)

7809人(占全区汉语

教师总数36.29%);其中民族:7314人(占初中汉语教师总数的93.66%)

12288人(占全区汉语教师总数57.11%);

其中民族:11427人(占小学汉语教师的总数的92.99%)

3:新疆中小学校数、各学段学生数情况统计(2006年12月底统计)

学段

授课语言类别

校数

当年毕业生数

当年招生数

在校生数

现毕业班生数

小学

汉语言授课学校

1010

163722

171395

1007157

167563

其中独立设置的民校

3805

210140

178600

1156894

196848

其中双语教学

76

1733

22150

63457

2854

初中

汉语言授课学校

244

151753

172484

498262

157451

其中独立设置的民校

1161

234522

207088

671919

238207

其中双语教学

19

5126

14362

35624

5768

高中

汉语言授课学校

231

76722

98522

282979

90775

其中独立设置的民校

255

46483

44331

119342

38026

其中双语教学

18

2393

4478

11165

3264

合计

汉语言授课学校

1485

392197

442401

1788398

415789

其中独立设置的民校

5221

491145

430019

1948155

473081

民、汉校合计

6706

883342

872420

3736553

888870

其中双语教学

113

9252

40990

110246

11886

注:以上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教育厅编《教育统计资料(2006年)》

表中可反映出我区中小学校数呈逐年逐年递减的趋势,这是因为三年多来大力实施民汉合校、民民合校工程的结果。

表中反映,越到农村和小学,汉语教师的数量就越大,少数民族汉语教师所占的比例就越高。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我区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和牧区,二是解决好我区农牧区中小学汉语教学问题应是我们奋斗的主要目标。

2005年开始,我区民语言授课的小学起始年级的招生数开始与汉语言授课学校相接近,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这反映了部分少数民族家长迫切让孩子直接接受汉语言授课的愿望,这一情况主要表现在县镇以上的民族小学中。此外,还有一个情况需要注意,我区2005年年初中毕业生数约为35.64万人,但当年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的学生仅有26.05万,2006年初中毕业生数为386275人,但同样参加初中毕业考试的不足26万人,接近10万名学生“蒸发”了。据了解未参加考试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学生。提出这一现象的目的是,我们总以为中考汉语成绩不错,但实际上除了试题简单因素外,接近30%的学习困难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考试也就人为地抬高了分数,这两个因素造成了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成绩的“虚高”。也许有的教师对高考汉语成绩沾沾自喜,表3中可看出,我区少数民族学生在高中就读人数占不到汉语言授课的学生数一半,而且这些学生中绝大多数集中在县市以上的城市学校,是典型的“精英”教育。实际上我区高考汉语的成绩也并不是很理想,大多数被录取的学生仍要接受以补习汉语为主的“预科”教育一到两年。目前我们评价汉语教学的主要手段是期末考试,而中考和高考则是最直接也最为社会关注的评价手段(包括近年来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内初班、内高班招生考试)。思考上述情况,我们中小学的汉语教学的质量是否能用这一个评价来说明一切问题呢?

我区推进和发展双语教学中最突出的障碍即学生的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差,可以说现在汉语教学问题已比过去任何时候显得更为突出。讨论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无外乎三个方面,即教师、教材和课堂教学方法,当然其它相关的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也很重要,但在汉语教学上,我区在这三个与教学质量直接相关的问题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情况呢?这是大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单从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师的学历水平看,各学段基本上都高于其他学科,但学历高能力却不高的现象很突出。2006年以来,自治区教科所曾组织了部分专家专门对中小学汉语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内地高校和国家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也在去年和今年在我区进行了类似的调研活动,各方面一致得出的结论是“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汉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尚不高”。今年1—4月我和方晓华教授先后到克拉玛依市、昌吉州吉木萨尔县等东三县和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等东四县进行了汉语教学调研及汉语新课标的培训,通过汉语知识和新课程理论测试我们也发现,就是像克拉玛依市这样的汉语教学发达地区,同样都存在着部分汉语教师知识面狭窄、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方面的问题,更何况我区南北疆的大多数农牧区。

2、汉语教学的对象: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在民族中小学就读的学生,而且近70%以上又是集中在农牧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环境不仅在学校缺乏,在家庭等校外环境更为缺乏。每天一节甚至不到一节的汉语授课时数难以达到预期的汉语教学目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一点儿汉语知识使用范围小,机会少,很快就会遗忘。教师汉语教学水平低,教学手段单一,汉语言学习环境差等诸多原因造成我区农牧区学生汉语学习成绩偏低,成为在农牧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瓶颈。

我国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自治区“九五”、“十五”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对我区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是我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都已把大力推进和发展双语教学、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目标写进了规划。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倡导学习汉语,我区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对“要不要学习汉语”的认识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关心的问题已经是“怎么样才能学好和用好汉语”的问题。我区汉语教师整体素质的现状已经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迫切让子女学好、用好汉语的愿望产生着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一矛盾,是我们每一位汉语教师都必须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3、汉语教材建设:大量调研数据表明,目前,我区牧区民族中小学主要使用的仍是1998年教育厅组织编写、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教材。从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起始开办的小学一、二年级双语教学班在每个乡中心小学都有一到两个,由于没有适用的教材,大部分都选用了2002年12月人教版小学《语文》,少量有选用2003年新疆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小学一、二年级《汉语》口语教材的。如乌鲁木齐市的全部民族小学,喀什市第八小学、三小,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的民族小学等就是直接选用了人教版《语文》,但在小学整个阶段教学目标和内容层次不尽相同。从2005年9月开始,也有泽普县等县的个别乡(镇)中心小学有选用教育厅2004年开始组织编写,到2005年9月全部编写完成的双语教学班专用《汉语》教材的。2005年9月以来,在克拉玛依、喀什市、吐鲁番市、哈密地区的巴里坤县及塔城地区的乌苏市都已从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全面使用04版《汉语》教材,其中喀什地区实验中学、乌苏市民族中学到今年9月全部年级都通用了04版《汉语》教材。乌鲁木齐市于2005年9月从初中起始年级开始逐步推广使用,到2007年9月,初中全部年级已普遍推开,高中年级也将在今年9月起始推广使用。

目前用量很大的98版中小学《汉语》教材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前组织编写并投入使用的,至今已近九年。由于当时我区中小学大力推行课堂目标教学,并有部分机构或个人组织编写了同步练习册等教辅资料,连年举办的培训工作也主要是围绕课堂目标教学模式进行,这对全区尤其是农牧区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影响很大。与2005年以来我区倡导的汉语新课程相比较,这种课堂目标教学的模式已显得非常呆板,甚至成为一种推进汉语新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阻力。该套教材的小学部分是从三年级为起始年级,按一学年一册编写的,拼音教学与汉字的笔顺笔划教学设计得过多,编写形式单一、阅读量低且内容陈旧,明显已不适应现阶段小学汉语教学的需要。初、高中部分也是按每学年一册编写的,共六册,高中部分尚可继续在普通班使用,但初中三册教材也已出现内容较浅且陈旧、练习设置与新课程明显不相适应,特别突出的缺陷是阅读量太低。

4、汉语课程改革实施城乡差别较大,加大了城乡汉语教学在质量上的差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启动,旨在进一步完善现行课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需要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6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新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开始新课程实施实验阶段,到2005年秋季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的学生原则上都进入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将逐步在全国全面推选新课程体系。2004年以来,自治区教育厅在新课程培训上力度很大,到今年6月已连续第四年由教育厅师资处牵头,新疆教育出版社、自治区教研室及地州市教研室协同进行了全区性的新课程培训,同时国家和自治区也加强了对民族中小学汉语和其他各学科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上万名教师进行了各级各类以新课程为核心的专门培训。可以说培训规模是我区教育发展史上空前的。但仅就汉语教学来说,新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尤其是在农牧区。到明年9月,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区将全面实施,我区的汉语教学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从两年多来调研的情况看,我区县镇以上城市民族中小学在推进和实施汉语新课程上力度较大,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教师人数较多,在课堂教学上尝试新教法并进行学法指导、重视汉语听说能力训练并加大阅读训练的意识较强。但在农牧区民族中小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较多,主要原因如下:农牧区汉语教师绝大多数未参加过新课程培训,不了解新课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上基本上沿袭的是目标教学模式。近几年新聘用的汉语教师汉语表达能力虽强于一些老教师,但因未接受过系统的汉语教学理论培训,实践经验少,有不少仅懂汉语单语,教学任务重且压力大,参加培训机会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培训经费短缺。缺乏培训资料,培训手段和形式单一。

到今年6月,随着3年来国家和自治区对农牧区教育信息化支持力度不断增大,我区农牧区民族中小学配备远程教育模式2系统、甚至模式3已较为普遍,使用率也在不断提高。在师资校本培训上确实正在发挥着作用。但在汉语课堂教学上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仍不容乐观,由于教材建设滞后、汉语教学软件资源开发严重不足、农牧区民族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短缺及网络联通等多方面原因,教育信息化在汉语教学上的运用还相差很远。

南疆农牧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在加强汉语听说和阅读教学方面非常差,基本上是仅靠一本汉语教材在组织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很严重。小学五、六年级大多数学生不能流利地用汉语表达,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大部分不具备基本的汉语听说能力。究其原因,一是汉语教师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积极创设课堂汉语教学环境上责任意识不强、个人能力不高,二是学校本身在营造校园学习汉语氛围(如汉语广播、图书室建设等)方面薄弱,三是家校结合环节未受重视,学生在学校每天仅有一节课的汉语学习时间,回到家里看不上汉语电视、读不到汉语报刊,也没有汉语交际的对象。有些教师自己汉语发音很差,但不使用录音机和配发磁带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些情况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们在调研中也欣喜地看到,和田地区的洛甫县、喀什地区的巴楚县、阿克苏地区的沙雅县和伊犁州直霍城县果子沟乡民族小学等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对抓好农牧区中小学汉语教学切实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一是加强了汉语教研员队伍建设,教研员能深入中小学指导汉语教学;二是积极营造校园和社会汉语环境,倡导校园内悬挂双语宣传标牌,乡广播站定时播放汉语新闻节目。三是督促学校管好和用好远程教育系统;四是普遍重视在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起始年级配备民考汉或汉族汉语教师,从起始年级重视抓好汉语听说问题;五是狠抓非汉语教师的汉语学习培训活动。这些做法对改善乡镇(村)汉语环境差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些教师反映,国家和自治区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四年多了,但我们汉语新课标出得太慢太晚,至今上级部门光喊汉语新课标可我们至今连新课标的影子还没见,这让我们怎么实施新课程改革?这说的是事实,但也要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新课程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要打破学科壁垒、走课程资源整合的道路。语言教学本身就具有综合性和渗透性很强的特点,各门学科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的一切长处我们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否则就会被动、落后,坐以待毙。去年以来我们进行的各级汉语教学能手选赛中也可看到这一现象,有的教师一参加教学比赛、一上公开课就要用电脑,就要做课件,课堂上有声有影,可谓热闹非凡,但并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效果,更严重的是回到自己的课堂后又是“我讲你听、一读到底”照走老路,新课程成了花架子。从目前情况看,汉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是今后制约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瓶颈,而大力倡导汉语新课程可以在转变汉语教师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作用、切实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力倡导汉语新课程,也是抓好汉语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途径。积极做好农牧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汉语教学评价问题的提出

国家教育部新近制定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中小学汉语教学要“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汉语课程应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应以考查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之后所具有的汉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运用汉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汉语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是指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汉语的汉语教学,实际上是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我区实施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校虽然目标是大多数学科要采用汉语授课,但由于学生母语是自然习得,到入学时已具备基本的母语思维和表达习惯,一般来说,母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仍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这是无法改变的。汉语教学既然属于第二语言教学,那么,无论是课程标准的制定,教科书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学业的评估,都应该充分地考虑体现第二语言教学的特点。这是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特点和规律,与汉族学生学习母语有很大差异。但是,长期以来,民族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普遍模仿或照搬普通中小学汉族学生学习母语的模式,这就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严重脱节,在教学中过分注重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的要求,忽略了汉语应有能力的培养,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二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汉语教学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汉语应用能力作为重点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普遍存在轻视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倾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毕业后升学或就业的需要。

根据去年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各地的汉语教学基本上都是照搬普通中小学语文教学方式,还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小学汉语课一般是先扫除字、词、句的障碍,然后分析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中学阶段先来个作者介绍,分析课文思想内容,推敲写作方法,比较系统地教语法知识和文学知识,等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而是把教学过程程式化,千篇一律,这和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要有创新精神、要有个性化等也是不相符的。因此,要搞好汉语课程建设,新课标出台以后,必须以新的课程理念和要求,抓好教师上岗前的培训,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燃眉之急。

在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考试评价方面,1997年,HSK在我区开始逐步进入中小学,直接影响到了1998年版《汉语》教材的编写。1999年和2001年连续三年中,我区高考汉语曾实行自治区命题与国家HSK并行的双轨制,对中小学汉语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2001年开始,国家汉考办研制的《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基本成熟,2002年至2006年的高考中,我区都是采用这一基本模式的高考命题,命题虽然仍由我区制定《考试说明》,提出内容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但命题权却交由国家汉考办来完成。除在口语考试上尚不完善外,其他方面都已逐步完成了脱离现行任何《汉语》教材的过渡。2007年我区《汉语》高考是个特殊的情况,但除“听力”部分考试项目取消外,其他方面没有发生逆转性的变化。

中考方面的命题多年来我区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不管题型方面发生多大的变化,但由于一直坚持以现行使用《汉语》教材为主要或惟一命题语料依据,因此,对中小学汉语教学课程改革产生了不良影响。但从2007年开始,这一现象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体现一种向高考改革靠拢、为2008年MHK二级考试进入“义九” 阶段做铺垫工作。

随着《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在我区的正式实施,“义九”阶段汉语教学现行考试命题和评价方式必然会发生变化,包括各年级、学段汉语口试的实施已是大势所趋,新的形势要求汉语教师不能被动等待,只能乘势而上,迎接这一挑战。

三、汉语教学评价的难点

①评价和考试制度成为课程改革的瓶颈。

评价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是课程改革的“指挥棒”。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同时,它是检验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手段。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由于还未从根本上找到一种完善的评价和考试办法,中考、高考制度作为一种沿袭的考试评价方法仍在发挥它的指挥棒作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桎梏。现行的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

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而忽视其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和激励功能;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将期末评价等同于一次书面考试,忽视平时成绩和非学业作业内容;考试内容以片断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忽视综合与创新;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忽视对实际能力、学习态度等的综合考查;考试形式多采用纸笔测验,过于注重量化;考试结果的反馈不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时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种评价和考试制度显然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但一个难以改变的事实就是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评价学生仍然以考试为主,中考、高考仍然是跳出农村的惟一途径,考试成绩是惟一能够衡量学生发展的直观工具。同时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升迁、工资待遇、名望及在单位竞岗应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顾虑重重,束缚了创造力的发挥。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评价的发展功能,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倡导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等评价方法。但由于这些措施内容繁杂及操作困难,没有出一张笔试试卷来得简便易行。因此,越是科学的方法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都显示出它天生的局限,因此,很难在教师中推广。从家长的角度看,自己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通过一张试卷的考试进入区内初中班、内地高中班学习,能不能考上名牌大学将来就业有保障,而对学校实施课改可能减少了作业训练量则心存疑虑,这也是新课改难以实施的因素之一。

四、汉语教学评价问题的核心

1、汉语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上的评价基本要求

《汉语课标》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课程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新课标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新课标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提倡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

增加对教师汉语教学水平的评价,这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评价教师的汉语教学水平,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评价,这是新课标的又一个突破。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教师的汉语教学水平:

能否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精心培养每个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信心;能否加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并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能否善于钻研教科书,勤于吸收和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加强对教师汉语教学的评价,应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坚持定期评价。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本,因此新课程评价的核心当然就是以学生为核心。但在教学过程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不能因为强调评“学”就忽视了评“教”,导致一方偏废。在评“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是重要的评价环节,要通过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课内外的表现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汉语的态度,如平时是否喜欢听汉语广播、看汉语影视,是否常用汉语与家人或外人交流、是否坚持写汉语日记、是否积极参加汉语角活动,等等。对学生在学校课堂上的是否认真听讲、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是否喜欢阅读汊文书报、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汉语演讲活动等各方面情况都认真地记录下来,根据程度的不同确定引导方法。在评价的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不仅教师本人要详实记载和给予阶段性的评价,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采取师生评、生生评、家长和社会评等方式,不仅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和手段也要多样化。

五、目前应着手做的主要工作

1、关于中小学汉语口语测试体系的构建和评价

对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等诸方面的评价构成了多元化评价的基本架构。汉语教学的评价是一项复杂工程,千头万绪,一开始就想什么都抓,结果会适得其反。困扰我区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农牧区汉语言环境差,学生从小生活在母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汉语,结果造成听不懂、不会说汉语,进而失去了学习兴趣。从平时抓好学生的汉语口语训练和测试入手,让学生逐步有成就感,最后引导其主动积极地学汉语和用汉语,就能为提高汉语教学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新近制定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 “实施建议”关于汉语口语交际教学提出如下具体建议:

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文明得体地进行人际交流。

从小学阶段一开始,就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话和说话能力。应鼓励学生敢说、多说、说好;对学到的常用句式能够举一反三,大胆地应用于日常说话和交际之中。平时也要充分重视听话和说话训练。

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

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鼓励学生在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中,注意纠正学生因受民族语言运用规律或汉语方言影响而出现的语序和语音等方面的问题。

2、各学段测试的基本方法

附例1:自治区教育厅少数民族小学一年级学生汉语考试方案(草案)

一、制定本方案目的:为检验在库尔勒等市(县)部分小学所进行的双语教学实验《汉语》教材课堂教学同步录相片使用效果,根据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关于针对民族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学习成绩考试评价的指导精神,结合我区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二、方案适用对象:在实验市(县)部分小学一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

三、方案实施方式:学生以个人抽签的方式参加测试,测试小组采用“一对一”提问、回答、看图片解说的方式,了解和考察实验与非实验班学生汉语运用的实际能力。计分按100分制,测试组(一般不少于三人)分别在计分册上评分,最后取综合平均成绩。

四、测试内容:原则上以考察本学期(学年内)所学习的教材内容(词语、对话和课文)为主设计话题。以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汉语测试(1—7课内容)为例:

第一部分抽签题目预设:询问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所在学校、班级等个人基本情况;询问父母、住址、职业、邻居、住房等基本情况;询问个人或熟悉的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情况;询问被测试者对物体颜色、性状等方面的区别能力;询问被测试者有无印象深刻的事情,考察其是否有完整的表达能力;询问被测试者在家庭中的生活和表现情况;询问其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询问其对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知识的基本了解能力等;就所学过的教材中的课文故事进行提问,考察其对所学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等。        被测试者能根据提问回答即可,不要求具有成段、连贯表达的能力。

第一部分设计的话题一般都是该学段学生熟悉的,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第二部分抽签题目预设:以展示图片为主,所展示的图片中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常见动、植物、常见建筑设施、文体娱乐用品等,以考察名词性事物名称为主,同时结合图片内容,考察被测试者对物体颜色、性状、动态等方面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被测试者能根据提问回答即可,不要求具有成段、连贯表达的能力。

第二部分预先选取的图片应以学生熟悉的为主,如教材中的插图等,也可以选取少量的课外图片,但可能适用的词汇语料必须是与教材内容相同或相接近的。

五、测试组成员的组成:本测试由自治区教育厅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门人员组成,以一至五人为宜。

六、口语测试项目及赋分值设计:

1、汉语口语测试项目与赋分值表(评委参照表)

 

测试等次

测试项目

优秀

100-85)

良好

84-75)

及格

74-60)

不及格(59-40)

39—20)

非常差(19分以下)

得分

语音语调

发音正确

少量不准

较多不准

一半不准

大部分不准

完全不准

 

 

 

 

 

 

 

 

听懂程度

完全

不完全

需要重复

一半以上

听不懂

大部分

听不懂

完全

听不懂

 

 

 

 

 

 

 

 

表达程度

流利完整

不太流利

但较完整

能勉强表

达出意思

表达不

清楚意思

想表达但

表达不了

完全

表达不了

 

 

 

 

 

 

 

 

情感态度

自然大方

有些紧张

较胆怯

很胆怯

生硬失礼

拒绝回答

 

 

 

 

 

 

 

 

总体印象

完全掌握

且有拓展

掌握但有

局限

基本掌握

教材知识

仅一般

了解教材

缺乏基本汉

语听说能力

完全没有

汉语能力

 

 

 

 

 

 

 

 

合计得分

 

 

2、考生用简易打分表

测试等次

测试项目

优秀

100-、85)

良好

84-

75)

及格

74-

60)

不及格(59-

40)

39—

20)

非常差(19分以下)

各项

得分

语音语调

 

 

 

 

 

 

 

听懂程度

 

 

 

 

 

 

 

表达程度

 

 

 

 

 

 

 

情感态度

 

 

 

 

 

 

 

总体印象

 

 

 

 

 

 

 

考生姓名

 

所在学

校、班级

 

合计

总分

 

 

七、抽签话题备题库

(一)提问与回答部分:

1、询问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

2、所在学校、班级等个人基本情况;

3、询问父母、住址、职业、邻居、住房等基本情况;

4、询问个人或熟悉的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情况;

5、询问被测试者对物体颜色、性状等方面的区别能力;

6、询问被测试者有无印象深刻的事情,考察其是否有完整的表达能力;

7、询问被测试者在家庭中的生活和表现情况;

8、询问其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9、询问其对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火安全等方面知识的基本了解能力等;

10、就所学过的教材中的课文故事进行提问,考察其对所学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等。

(二)图片库图例部分:以展示图片为主,所展示的图片中所包含的内容包括(如条件允许,多媒体视频亦可):

1、日常生活和学习用品;

2、常见动物;

3、常见农作物、植物;

4、常见建筑设施;

5、常见文体娱乐用品等;

6、常见颜色;

7、表示性状方面词汇;

8、表示动作等方面词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附例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7年中考汉语口语考试样题说明

一、命题依据: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用)和2006年制定并颁布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级中学阶段目标的口语能力考查的要求:

1、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具有较好的会话能力,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4、表达有条理,说话的语调、语序基本适当。用汉语交谈时,注意克服民族语言的影响。努力把握汉字的声调,语序基本符合汉语常用句式的格式。

5、根据对象和场合,事先作准备,能用汉语作简单的发言。

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二、命题范围:新疆教育出版社1998年
版《汉语》(普通班用)和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汉语》(双语教学班用)。

三、命题内容: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试用)和2006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的《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级中学阶段目标的口语能力考查的要求:具有较强的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800个左右,掌握其中的2400个左右。累计认识常用词5000个左右,掌握其中的4000个左右,并能在口语交际、阅读和作文中比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大纲语法项目表中要求掌握的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与交流的语言形式。日常交际用语和日常交流话题。普通班以新疆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汉语》第二册、三册为主要内容。双语教学班以新疆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汉语》第三、四、五册为主要内容。
  四、口试形式:人人对话。即考生面对两个考官考试,一个考官与考生对话,另一个考官专事评分。
  五、命题题型:朗读和情景/功能性对话。
  1、问候、介绍。考生按考官的问话做相应的回答,并提供相应的事实性信息,如姓名、出生地、年龄、家庭、兴趣爱好等。本节只作参考和调节学生情绪,不作评分。
  2、朗读短文:本节旨在检测考生的语音语调、连读、停顿等是否正确,即语言表达技能。朗读材料一般为故事或短文,其长度80-90词。考生在考试准备室规定的时间内(约3分钟)浏览朗读材料,然后到考室在考官面前朗读,本节占口试成绩的40%。(约2分钟)
  3、情景/功能对话:本节旨在检测考生用语言来做事情的能力,即考生对交际功能用语的掌握情况,例如是否会表示建议、安慰、祝贺、询问、同意、不同意等。对话在考生与考官之间展开。考官根据提供给考生用卷中的文字表述的假设情景,或如图片或录相片断等,由考官与考生会话,要求考生根据情景作出恰当的应对,语言要流利得体,表述自然。分考生用卷和考官用卷。本节占口试成绩的60%。(约3分钟)

  六、样题范例

考官用卷

问候介绍
(不评分)

你好!
你在哪个学校上学?
你喜欢上什么课? 哪一门课你觉得有困难?
你们班有多少学生?

你们家有几口人?
你喜欢你们学校吗?
……

朗读

选择有人物对话故事情节的短文(100词左右)

情景

假设购物、汇款、问路等。文字表述或提供的图片、录相片断等

考官可能会问考生的问题

对不起,请问?
你能告诉我去怎么走吗?
你能告诉我去火车站怎么走吗?

请问这个书包怎么卖?

能说说你看过的最有趣的一本(部)书/电影/电视吗?

能说说图片/录相片中有什么吗?

看了这个图片/录相片断,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说说吗?

考生用卷

问候介绍

按照考官的问题应答。(不评分)

朗读

选择有人物对话故事情节的短文(100词左右)

考生的情景

假设购物、汇款、问路等。

考生根据考官的问题作相应的回答

按照考官的问题应答。

 

3、推进和实施新课程中对汉语教师的要求和希望

《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在第四部分“评价建议”建议中要求我们中小学汉语教师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重视汉语课程的评价

评价是汉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汉语课程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

汉语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通过评价,使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汉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汉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改进,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应发挥汉语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汉语学习水平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周围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与反馈、平时测验等。对学生汉语学习的日常表现,取得的点滴成果,应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是指评价结果用等级或评语表示;定量评价是指评价结果用分数表示。汉语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受的特点,更应该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汉语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该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教师评价应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成绩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测试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加强对教师汉语教学水平的评价

对教师汉语教学水平的评价,不能单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汉语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要精心培植每个学生对汉语学习的自信心,要加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汉语教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探索的基础上,经常获取反馈信息,总结和改进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能与课程改革一同进步。教师应善于钻研教科书,勤于吸收和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应注重以上诸多因素。应建立以汉语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师评价制度和促进学校不断发展的机制。

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草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草案)》包括有关说明、指标体系及权集、评价等级标准、评价工作规程、评价用表等五个部分。

一、有关说明:

1、制定本方案(草案)的宗旨是:从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理论入手,按照新课程评价的基本要求,建立适合新课程实施的汉语课堂教学评价,旨在引导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改进汉语教学提供方向。

2、本方案共含5个A级指标,7个B级指标,20个C级指标。总积分为100分。评价得分在90分及以上者为一等(优秀);得分在80至89分者为二等(良好);得分在60至79分者为三等(合格);得分在59分及以下者为四等(不合格)。

3、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原则上以校为单位组织实施;规模太小的村小或教学点单独组织实施有困难的,可由乡、镇、场、办事处学区统一安排,分片或联校组织实施;地、州、市或县(市)、乡三级骨干教师除参加本校组织的评价外,还要分别接受相应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考核。

4、课堂教学评价一般学校每学期进行一轮,规模大的学校每学年进行一轮。被评对象多,工作量大,要注意分散安排,与常规教学研究活动结合起来。

5、本方案(草案)与《中小学汉语教师评价方案(草案)》配合实施,特别是为《中小学汉语教师评价方案(草案)》A2指标中的C16服务,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综合得分,按照15×实得分/100的公式计算结果,记录到《中小学汉语教师评价标准及等级》C16相应的等级栏内。


二、指标体系及权集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A1

教学

目标

9分

B1课堂教学目标

9分

C1基础目标3分

 

 

C11活动探究6分

C2具体目标3分

C12学法指导5分

C3发展目标3分

A4

学习

活动

24分

B5学习状态24分

C13学习习惯6分

A2

教学

内容

24分

B2教学设计24分

C4内容、容量8分

C14情绪状态6分

C5情景内容8分

C15交往状态6分

C6表达、板书8分

C16思维状态6分

A3

教学

策略

29分

B3激励性策略12分

C7兴趣激励4分

A5

教学

效果

14分

B6学生发展12分

C17知识技能发展4分

C8氛围激励4分

C18思维能力发展4分

C9媒体激励4分

C19思想情感发展4分

B4自主性策略17分

C10问题设计6分

B7教师发展2分

C20教师发展2分

 

三、评价等级标准

 

一级

指标

A

二级

指标

B

三级

指标

C

           (权  重)

评价说明

控 制 或

奖励条件

1.0

0.8

0.6

0.4

A1

教学

目标

9分

B1

课堂

教学

目标

9分

C1

基础目标

3分

充分体现教材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体现了知识、技能的目标,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不够。

 

听课分析感知和说课剖析

对学生采用讽刺、挖苦、恐吓等形式;体罚和变相体罚;C7不给分。

C2

具体目标

3分

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制定具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目标不够明确,有脱离学生学习实际,不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C3

发展目标

3分

启迪学生思维,有见解和有创意的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发展。

 

只重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听课感知

A2

教学

内容

24分

B2

教学

设计

24分

C4

内容、容量

8分

把握教材的内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因材施教;没有知识性、操作性的错误和疏漏;讲授正确科学,对学生启发性、思维性、目标性突出。

 

能了解教材的内容特点,但教学中处理不妥;容量过大或过小,内容过深或过浅。

 

授课内容分析

C5

情景内容

8分

能适当补充相关的情景材料;重视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支持学生学习;并能依据教学内容适当拓展。

 

补充拓展教材不恰当,教学内容单一,创新不强。

 

材料呈现与运用

C6

表达、板书

8分

用语规范流畅、简明生动,具有个性和艺术性;板书工整,脉络清晰,图文内容设计巧妙,形式美观。

 

用语欠规范,表达欠流畅、生动;板书文字不够简约,脉络不够清晰。

 

现场信息采集

 

 

 

一级

指标

A

二级

指标

B

三级

指标

C

           (权  重)

评价说明

控 制 或

奖励条件

1.0

0.8

0.6

0.4

A3

教学策略

29分

 

B3

激励性

策略

12分

C7

兴趣激励

4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感,导入体现了“实、快、巧、趣”学生目标非常明确。

 

导入欠佳,没有激发学习欲望,学生学习动机不够明确。

 

行为观察法听课感知

 

C8

氛围激励

4分

运用肯定和奖励评价适时、适体;竞争氛围适当、适度;师生民主关系和谐,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生情感体现不够,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听课感知

 

C9

媒体激励

4分

直观教学、多种媒体手段运用合理,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兴趣高涨。

 

教学手段与实际课堂教学配合不够。

 

现场观察法

 

B4

自主性

策略

17分

C10

问题设计

6分

问题设在关键处、衔接处、转化处;设计典型分析透彻,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设问操作与调控艺术不强。

 

听课分析感知

 

C11

活动探究

6分

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游戏、合作学习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师生、生生、人机互动量不够,活动形式单一,质量不高。

 

学生行为表现

 

C12

学法指导

5分

引导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见解,指导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研(探)究性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只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学法指导。

 

授课感知

 

一级

指标

A

二级

指标

B

三级

指标

C

            (权  重)

评价说明

控 制 或

奖励条件

1.0

0.8

0.6

0.4

A4

学生活动24分

B5

学习

状态

24分

C13

学习习惯

6分

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巩固与练习,学会学习,勇于实践有创新精神。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不明显,预习、复习、练习的自觉性不强。

 

听课调查

行为观察

 

C14

情绪状态

6分

学生注重力高度集中,学生兴趣浓厚、求知欲强。

 

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求知欲不强。

 

现场观察

C15

交往状态

6分

学生参与面大,学生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课堂中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交流。

 

参与面不大,参与时间、参与空间不够。

 

活动观察

C16

思维状态6分

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发言率.发问率高。

 

学生思维欠活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针对性不强,发问率不太高。

 

行为观察

A5教学效果

14分

B6

学生

发展

12分

C17

知识技能

发展

4分

80%以上学生对知识技能真正理解掌握,预定的教学具体目标达成度高。

 

50%左右的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能掌握,预定的教学目标达成度一般。

 

检测法

 

调查法

 

访谈法

C18

思维能力发展

4分

80%以上学生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形成基本思维和能力。

 

50%左右的学生在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方面有所提高。

 

C19

思想情感

发展

4分

80%以上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发展。

 

50%左右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体现。

 

B7

教师

发展

2分

C20

教师发展

2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调整,教师在教学活动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意识的反省与评价。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省与评价意识不浓,体会不深。

 

 

 

四、评价工作规程

1、组织学习。学校组织领导、教师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和掌握评价方案(草案)的具体精神。

2、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各乡镇场办学区,地、州或县(市)教育局直属各学校、各乡镇场办中小学校,分别成立考评领导小组,并建立工作专班,负责课堂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

3、实施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1)上评价课。凡任课教师必须参与教学评价,任多门学科教学的教师可自主选择其考评学科。

(2)教师自评。在考评小组的指导下,上课教师  据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客观、公正评定自己所上的评价课。

(3)教师互评。互评一般由各学校管教学的领导牵头,同学科(年级不限)教师(不能少于3人)通过听评价课开展互评。互评成绩取参评者量分之和的均值。

(4)专班考评。考评小组除现场听课外,还可通过随堂抽查、学生座谈、作业调阅等形式了解教师教学效果。

4、综合评价结果。对教师自评分、互评分、考评分三项结果按2:3:5计算处理,得出该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综合得分。

5、整理评价资料,收入教师业务档案。

五、评价用表

 

 

1、汉语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用表

 

评价人员类别:        被评价人姓名:         评价时间:

A级

指标

B级

指标

C级

指标

C级

指标

得分

B级

指标

得分

A级

指标得分

总分

A1

教学

目标

9分

B1课堂

教学目标

9分

C1基础目标

3

 

 

 

 

C2具体目标

3

 

C3发展目标

3

 

A2

教学

内容

24分

B2

教学设计

24分

C4内容、容量

8

 

 

 

C5情景内容

8

 

C6表达、板书

8

 

A3

教学策略

29分

B3

激励性

策略

12分

C7兴趣激励

4

 

 

 

C8氛围激励

4

 

C9媒体激励

4

 

B4

自主性

策略

17分

C10问题设计

6

 

 

C11活动探究

6

 

C12学法指导

5

 

A4

学习活动24分

B5

学习状态

24分

C13学习习惯

6

 

 

 

C14情绪状态

6

 

C15交往状态

6

 

C16思维状态

6

 

A5

教学效果

14分

B6

学生发展

12分

C17知识技能发展水平

4

 

 

 

C18思维能力发展水平

4

 

C19思想情感发展水平

4

 

B7

教师发展

2分

C20教师发展

2

 

 

 

2:学生汉语学习发展情况评价用表(100分)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分值

评价主体

和方式

 

 

学习

态度和

习惯

25

学具

准备

5

学习用具准备的齐全(课本、字典、笔、笔记本、作业本等)

5

 

 

 

自评

互评

师评

班级评

一学期三次未带齐学习用具

3

一学期六次未带齐学习用具

2

纪律

表现

5

遵守纪律、听讲认真,学习主动、踏实,善于动口、动手、

5

听讲认真,学习主动、不踏实

3

基本能遵守纪律

2

听课

发言

5

听课善于动脑、回答问题积极、正确,一节课能多次参与

5

回答问题积极,正确率不高

3

回答问题不够主动

2

兴趣

参与

5

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各项活动

5

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各项活动

3

基本参与课堂学习的各项活动

2

作业

完成

5

能按时、认真、规范、独立完成作业,认真订正错误

5

作业记录

小组互评

班级评

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能订正错误

3

基本能完成作业

2

 

 

 

 

学科

能力

30

 

 

 

基础

知识

8分

知道汉字的基本结构,能正确书写;了解汉语基本语序,能正确表达;具备相应年级要求达到的识字量和词汇量

5

 

 

 

 

查看资料

自评

互评

师评

班级评

 

现场操作

活动记录

基本知道汉字的结构并按会书写;基本了解汉语语序,表达较清楚;基本达到相应年级要求达到的识字量和词汇量

3

不太了解汉语的基本要素,不太了解汉语语序,表达不清楚,不具备相应年级要求达到的识字量和词汇量

2

口语交际

8分

普通话发音好;听懂程度高,理解能力强,能围绕话题表达真实思想和感受

5

普通话发音一般;听懂程度和理解能力一般,基本能围绕话题表达思想和感受,但表达质量一般

3

普通话发音出错较多,听懂程度低,表达不清楚

2

阅读能力

6分

朗读声情并茂,节奏感强;无词语和句式理解障碍;阅读兴趣浓厚,阅读面广;阅读篇章后能概括大意;达到到相应年级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且有读书笔记

5

能流利朗读但缺乏感情;有词语和句式理解障碍;基本能概括文章大意;基本达到到相应年级规定的课外阅读量但无读书笔记

3

朗读不流利;文章中词语和句式理解障碍多;不能概括文章大意;课外阅读量低且无读书笔记

2

习作能力

8分

有习作热情,每周能完成一篇以上习作且表达清楚,分段意识较强;超过相应年级规定字数

5

做到每周完成一篇习作且表达基本清楚,知道分段表达;达到相应年级规定字数

3

习作主动性较差,学期中有一篇以上习作且表达基本清楚,未达到相应年级规定字数

2

 

 

 

实践

创新

能力

25

 

 

汉语运用

3分

课内外都能做到用汉语与人交流,能听懂汉语广播,能看懂汉语时事新闻等节目并能介绍,会用汉语写一般性应用文;有跨学科运用汉语学习知识的能力;有阅读汉文报纸等课外读物的习惯

5

 

自评

互评

班级评

 

课内能做到用汉语提出和回答问题,有时听汉语广播和看汉语时事新闻等节目,但听懂程度一般;会用汉语写2个主题以上应用文;偶尔阅读汉文报纸等课外读物

3

课内外不能用汉语提出和回答问题,很少听汉语广播和看汉语时事新闻等节目;在启发下会用汉语写1个主题以上应用文;没有阅读汉文报纸等课外读物的习惯

2

资料

搜集

4分

积极主动搜集有关汉语学习方面的资料,订有专门学习刊物

5

基本能搜集有关汉语学习的资料

3

偶尔搜集汉语学习的资料

2

 

参加

活动

3分

积极主动参加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级、社区、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等组织的汉语演讲会、知识竞赛、板报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能发挥骨干作用

5

 

展示作品

(班级评

师评)

积极主动参加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等组织的各项汉语活动,有自己的作品

3

愿意参加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等组织的各项汉语活动

2

竞赛

获奖

5分

参加自治区、地(州、市)级以上汉语演讲会、知识竞赛、板报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并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

5

 

获奖证书

参加县(市)级、社区级以上学校汉语演讲会、知识竞赛、板报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并获得二等奖以上奖励

3

参加学校、年级组汉语演讲会、知识竞赛、板报比赛、作文竞赛等活动并获奖

2

 

单元

检测

30

1

 

单元检测平均成绩

      共30分

发展性评价总评成绩

2

 

3

 

 

分数

等级

4

 

 

 

5

 

 

六、提高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对策

1、进一步抓好汉语师资队伍建设,壮大优秀骨干教师群体。

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汉语教师队伍,是提高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首要保证。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师“一缺两低”的问题,从国家和自治区方面来说一要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解决汉语教师缺额问题,二要尽快把汉语教师培训摆到突出地位,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而从汉语教师自身来讲,则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再提高,努力学习和掌握汉语新课程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争做新世纪合格的汉语教师。

2、继续重视汉语教材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区汉语教材体系。

加强汉语教材建设是提高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1998年以来的短短六年时间里,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得益于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两套汉语教材的开发建设。目前全区中小学汉语教学已呈现“一纲多本”,教法各异的情况,这是与我区各地区经济发展快慢、汉语言环境优劣、城市与农牧区人口文化水平差异等方面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我区民族中小学近70%建在农牧区,汉语教师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汉语教师的近70%也在农牧区,只有农牧区中小学的汉语教学质量提高了,才意味着全区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汉语教材开发建设上,切实重视对农牧区中小学汉语教学情况的调研非常重要。根据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汉语课程标准》,结合在农牧区加强学前双语教育和在中小学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实际,应认真考虑组织力量编写从学前、小学、初中到高中相互衔接、适宜于农牧区中小学使用的新一套汉语教材,切实为提高农牧区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服务。

在汉语教材上目前我区正在做的有两项工作,一是对04—05版双语实验班《汉语》教材主要是“义九”部分进行修订,这一工作已初步完成;二是根据2008年我区基础教育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要求而起动了高中汉语改修课与选修课教材的编写。但更重要的一项工作则是面向数量占%90以上的中小学普通班学生编写更为适用的新版《汉语》教材。从目前情况看,我区编写中小学汉语教材要很好地学习和借鉴高校区内外合作的经验,这一设想正在逐步实施中。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从今年底起将逐步取代hsk成为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的主要评价手段,我区高校汉语教材编写已走出了成功的区内外合作路子,新的大学《汉语》教材通过各高校之间的协作正在编写之中。新疆中小学汉语教学(包括学前双语教育)与高校预科汉语教学之间应是一个整体,教材编写、考试评价等方面应基于“整体”的理念组织进行。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新疆师范大学与新疆教科所、新疆教育出版社在合作教学研究、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的合作模式就很成功,今后可以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汉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汉语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和管理水平。

汉语新课程在全区民族中小学已全面推开,民族中小学的双语教学推进工作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应制定有关措施指导中小学做好汉语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积极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广大汉语教师应重视研究和学习汉语新课程理论,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不动摇,努力提高汉语新课程的实施水平和管理水平。汉语新课程重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调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注重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以新课程的理念对汉语教学进行督导和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投入汉语学习活动。汉语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了解和贴近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和选取新鲜而又生动活泼的汉语语料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教学内容的不足。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大量阅读,通过自我阅读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学习实际中,提高汉语运用能力。

好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汉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努力在指导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进行探索,彻底摈弃那种一讲到底的陈旧教法。语言教学是生活性和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汉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交际实践,通过生活和学习的汉语应用实践来提高汉语运用能力,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无定法”,新课程提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某种“模式”或形式。《汉语课程标准》也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汉语课程资源,丰富汉语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汉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汉语教学侧重点的不同,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组织教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投入到汉语教学活动中,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4、尽快起动自治区中小学汉语学科中考改革研究,在自治区推广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

按《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通知》(教民[2005]13号)精神,我区教科研部门要组织力量针对自治区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推广问题进行研究,结合中小学实施汉语新课程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制定新的考试评价方案,如建立各学段、各年级汉语口语表达日常评价机制、各学段汉语阅读量达标评定办法等,把汉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落在实处。2007年里重点针对汉语学科中考改革进行研究,撰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或可行性方案,为上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5、进一步优化汉语教学环境,在农牧区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上勇闯新路,形成特色。

农牧区民族中小学普遍存在着汉语教学环境差、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情况,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自治区已经做出决定,今后五年中要大力实施“民汉合校”工程,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集中有限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对汉语教学来说是一件幸事。即使在少数民族群众高度集中、没有条件实施“民汉合校”的农牧区中小学,汉语教师也要努力帮助学生创设汉语学生的环境,这是汉语教师的天职。关键在于汉语教师是不是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热爱汉语、常讲汉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多说汉语。如在教学班级和校园汉语学习环境的创设上,汉语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和使用汉语,巩固课堂汉语教学的成果。随着我区经济发展持续增长,自治区在教育投入上的不断加大,农牧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条件的日趋改善,远程教育、闭路电视、计算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正在迅速普及,汉语教学已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本身的局限,在创设汉语教学环境、拓展汉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无限的空间。现代教育技术的日益普及将会彻底打破农牧区中小学办学的相对封闭状态,只要动脑筋、想办法,在汉族人口稀少的农牧区中小学创设汉语学习环境是可以做到的。

汉语新课程提倡家校密切合作,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来支持汉语教学,还提倡课堂汉语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汉语教师在实施汉语教学上要有开放性的眼光和思维,要有融汉语课堂教学于学生家庭、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于社会的强烈意识。

6、抓好教科研工作,以教学科研为先导,坚持教科研为教育教学服务。

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必须要重视加强教科研工作。我区要进一步抓好各级教科研机构和汉语教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科研促课改,靠教科研上质量。十年来,我区从教育厅到各地州市和县教育部门都建立起了汉语教学研究室,加上中小学各级骨干汉语教师或汉语学科带头人,已经形成了一支有一定规模的汉语教研员队伍。各级汉语教研员不仅要重视课题研究,更要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提高课堂汉语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自治区教科研机构要在组织和开展汉语教学研究上起到龙头作用,充分发挥各地区汉语教研室、各级汉语教研员、汉语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形成合力,集中解决一些热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切实起到指导中小学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作用。如怎样实施汉语新课程;中小学各学段汉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口语教学和考试问题;如何处理好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如何通过中小学汉语考试改革促进课堂汉语教学质量;汉语教学如何向汉语文教学学习;中小学汉语教材的使用与评价;如何在中小学汉语教学中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怎样才能抓好汉语教师的培训等课题,都是广大汉语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科研工作滞后。实际上基层中小学有许多优秀的汉语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他们在长期的汉语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这从每年一度的汉语教师教研论文竞赛活动中就可看出。去年以来,自治区教科所的“新疆教育教学研究网”已开辟了汉语和双语教学研究栏目,把优秀的汉语或双语教学方面的教科研论文等加载了上去,为广大汉语教师提供了网上进行汉语教学研究的平台,以此达到增强全区汉语教学研究成果资源共享、汉语教师广泛交流的目的。要采用目标责任制对专职汉语教科研人员进行考核管理,庸碌无能、无所事事者应予以淘汰。采取经费支持等切实措施鼓励基层汉语教师投身教学研究工作,做好各级汉语教学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和管理工作。

伴随着汉语新课程在我区中小学的实施,组织和实施好校本汉语教学研究工作已成为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汉语教学没有教科研做支撑,就不可能有汉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而没有汉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亟需得到有效的指导、引领和规范。正因为中小学汉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从自治区到各地区、县(市)教科研部门重视和抓好校本汉语教学研究工作就更凸现出了重要意义。要建立汉语教学专门教研人员与中小学汉语教学实践的联系,让基层中小学和教师得到实施汉语教学研究最简明的操作方式。

校本汉语教学研究的课题来源于学校实际,具有解决中小学汉语教学现实问题的鲜明针对性,研究的主体是学校的汉语教师,以群体参与为基本特征,以观察、访谈、案例、行动等研究方式为主,实施校本汉语教学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中小学汉语教学实施新课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校本教科研强调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三者的整合。校本汉语教学研究直接指向中小学汉语新课程中课堂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解决,而这些问题主要来源于汉语教师的亲身实践和亲历体验,同时校本教科研又与传统的教师集体备课、学校内部的教研组活动等传统方式具有较好的衔接性,并在新的背景下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内容。因此,为提高中小学汉语教科研的水平,自治区教科研机构可以考虑与各地区、县(市)教科研机构合作与基层中小学建立汉语教学校本教科研协作关系,建立汉语教学专门教研人员与中小学汉语教师的便捷的交流平台,发挥中小学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7、抓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在自治区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大力开展双语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双语教学。争取到2007年,使高中具备闭路电视系统,初中具备计算机教室,小学具备语音室。结合农村实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推进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建设。加快开发汉语教学教材、双语教学课件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边远农牧区中小学是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重点,这给我们实施汉语新课程,大力提高中小学汉语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千方百计把汉语教学质量抓上去。

我区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课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网上教学系统和网上教研系统,实现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度共享,努力使边远农牧区中小学校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弥补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的不足。要使一大批既有出色的学科能力、又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型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运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展示学科内容的丰富世界,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8、建立科学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首先从解决语言教学的基本问题入手。

从今年开始,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制民族中小学汉语章程标准(试行)》将在我区正式实施,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在汉语教学评价上已有法可依。新的汉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构想,结合我区的实际,特别是要结合我区农牧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实际,汉语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地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在这次会议上,自治区教科所汉语室提出了新的评价方案草案,就是希望广大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管理者、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去发现改进的地方,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有我区特色的汉语教学评价体系。如评教——教师的课堂教学如何评价才是最合理的;评学——哪些方面应该是评价学生学习汉语的涉及点,怎么样落实;评汉语学习环境——怎么样的汉语学习环境才是最好的,创设的途径和方法;考试——除了笔试,还有怎么样的考试形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发展学生的能力,等等。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脱离教学实践的检验而孤立存在。从我们过去一直忽视的口语测试抓起,从观察和记录学生每一天的阅读态度、阅读内容和阅读量抓起,使日常的评价行为形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教学的基本规范。也只有扎扎实实地这样做了,我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局面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汉语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提高,推进和发展双语教学事业才会有希望。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小学古诗荟萃
    小学数学公式荟萃
    海外汉语教师需求量激增
    浅谈当前汉语教学中值得关注…
    汉语高频字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
    比较中美小学教育,感悟美国…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零用钱,…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贺卡设计…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