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政策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点列表          【字体: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点列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11641    更新时间:2012-12-11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点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大会“主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个“倍加”

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两个“继续”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

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五年成就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3.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4.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5.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6.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7.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

8.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

9.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

10.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

3.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4.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5.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6.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十年成就

1.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

2.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3.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

4.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5.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三个“靠的是”

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

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

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

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科学发展观的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两个“永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三个“永无止境”)。

全党一定要做到三个“勇于”,即“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一个坚定的结论

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不走”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

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两个“关乎”)。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鲜明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深化“三个认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三大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两个“快速”、一个“只有”)。

 

四个“特色”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八个“必须”

一、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二、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四、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六、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七、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个“公平”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三个“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三个“没有变”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两个“最大”,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三个“自信”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坚持三个“不”,即“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两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五项“新的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两个“翻一番”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

 

制度建设五个“加快”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

 

两个“加快”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

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

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四化”同步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五项要求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

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

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

 

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二)

 

三个“更加”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要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三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四项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政治体制改革七项任务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四个“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16字方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做到三个“绝不允许”,即“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四个“分开”,即“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四项权利”,即“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坚持“三个决策”即“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做到群众利益新两个“凡是”,即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两化”,即“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四个公开”,即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四个监督”,即“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6字)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三个“同心”,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民族、宗教政策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三)

 

发挥文化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两个文明”,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增强文化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建设文化强国四项任务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四德教育”,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

 

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词24字核心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四)

 

建设和谐社会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社会建设重点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四个“加快形成”

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

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民生建设六项任务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 “两个同步、两个提高”,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12字)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五)

 

建设美丽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三个“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我们一定要做到两个“更加”,即“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基本国策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三个“发展”,即“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建设生态文明四项任务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做到“三个留下”,即“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构建“三个格局”,即“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坚持三个“原则”,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三个“意识”,即“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双重历史任务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高度关注安全

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三方面“安全”,即“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主题主线

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三化建设”,即“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

 

和平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

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一个中国原则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

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命运共同体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时代主题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三“要”、三“不要”

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个“反对”、两个“永远”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科学化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党必须牢记两个“只有”,即“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全面加强“党的五位一体建设”,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四个“自我能力”,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三型执政党”,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建设八项任务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落实党员“四项权利”,即“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16字要求)的执政骨干队伍。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做到两个“不让”,即“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坚持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16字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三个“清”,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郑重宣告两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四个“必须”

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个“永远热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做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
    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
    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政府工作报告(2016)
    2012年新疆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2012年新疆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2012年新疆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2012年新疆义务教育发展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点列表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