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发表园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结合实际推进新疆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          【字体:
结合实际推进新疆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
作者:付刚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点击数:1949    更新时间:2012-05-07    

 

[摘 要] 本课题在文献研究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区10年来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区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并在充分研究国家政策和我区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2020年我区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及进一步推进我区素质教育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推进 素质教育 研究报告

前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素质教育是什么?胡 锦 涛 总 书 记在2006年8月29日中 央 政 治 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改革的主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的首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就是为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是坚持教育育人为本的根本体现。所以,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就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实际行动,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素质教育”,十几年来一直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频”词语,毋庸置疑,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地方和学校,国家课程方案得不到有效落实,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愈演愈烈,学生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社会和家长仍然有许多担心和意见。那么,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哪些新的问题?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哪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反映到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还有哪些突出的薄弱环节?这些问题成为这次素质教育调研的重点内容。

一、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旨在通过抽样调查和文献研究,准确描述我区目前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发现我区中小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并在充分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我区基础教育2012年和2020年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为我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研制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于3月18日至27日先后赴昌吉州奇台县、奎屯市、乌苏市西大沟镇和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11所中小学及1所幼儿园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听汇报,领导访谈,召开基教、教研、督导等部门负责人、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听课观察,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进行。为提高调研的信度,样本学校采取分类抽样的方法确定,尽可能覆盖城乡、民汉及办学水平不同学校,参加座谈会的教师、学生代表也随机确定。(详见附件一)

(二)文献研究

1、国家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法规、文件。

2、教育界有关专家的论著、文章。

3、自治区历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安排部署、计划总结等。

4、各地及学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规划、制度、总结、经验等。

三、资料数据来源

调研期间共听取3个县(市、区)和11所中小学素质教育情况汇报,召开中小学校长及基教、教研、督导等部门负责人座谈会3次、教师座谈会11次,学生座谈会11次。共听评各类课77节,发放并回收校长调查问卷47份,教师调查问卷180份,学生问卷267 份。

课题组认真查阅了各被调研县(市、区)及样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77节课的评价结果及校长、教师、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详见附件二、附件三)

四、结果与分析

(一)我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现状

教育是兴国之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基础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调研,调研组对我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判断是:我区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处在积极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之中,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师生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迫切的要求,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基础教育领域正发生着一些积极和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从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到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宣传、文化、卫生、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已逐步向有组织的未成年人集体免费开放。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大大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健全,德育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德育达标学校创建活动对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学校文化建设进步明显,环境育人的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

“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两基”迎“国检”进一步规范了政府行为,转移支付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教育费附加和人民教育基金足额征收,全额返还,政府对教育投入呈现稳定和增长的趋势。通过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特岗教师制度、“双语”骨干教师培训计划、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等工作的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评价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等措施的落实,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素质教育实施的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2.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价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一些关键环节上开始突破,学校教育开始发生一些积极而重要的变化。

教育观念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正逐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课程模型正在建立;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等德育形式正得以强化和落实;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以较快提升,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初具规模;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初步形成。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较大转变,教师的学习欲望增强,教师间的非正式讨论增多,教研氛围渐趋浓郁,课改给了教师更多的发挥余地,教师在课改中得到各种锻炼机会,综合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调研组所观察到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讲练结合,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探索和总结归纳知识,获得一些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发言积极、踊跃,既能得到来自同学间的互相评价(讨论、交流、建议)、还能得到教师的激励评价,通过学生座谈会及调查问卷分析可以认为,无论是在城市学校还是在农村学校,教师责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

从座谈会及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看,不少学生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不仅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健康、思想道德品质好,能够分辨是非,有同情心和乐于帮助他人等就是良好素质的体现。最可喜的变化是大多数学生关心社会,他们普遍了解当今中国和世界正在发生的一些大事新事,不少同学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甚至了解一些事件的背景知识。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是满意的,他们希望老师能多利用多媒体来组织教学活动,上课时多组织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辩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大部分学生喜欢通过阅读来拓展课本知识的不足,受生活环境的制约,孩子们的阅读方式也有不同,少数农村学生能通过学校的阅览室阅读书籍,大部分在城市就读的学生除了在学校阅览室阅读书籍外,还能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有每周上网一小时以上经历。在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升。

3.中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正逐步建立,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多数学校成立了校级教研室(教科室),配备了教科研人员。通过制定《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制度,开展了“开放课堂”、“共赢结对”、“主题研讨”、“教师沙龙”、“教学观摩”等多种形式校本教研活动,不仅为教师交流及相互学习搭建了平台,也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常态化的培训模式。各地区下大力气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培养、培训做出了发展规划,并投入了大量经费。

如:奇台县党委和政府下决心建成自治区的“教育大县”。他们在加大投入,集中办学,让农村孩子都能到城里来享受优质教育的同时,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全县各个学校的教师每年中都有50%以上的教师能参加自治区级的培训。90%以上的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州上组织的培训,县级培训率达到100%。

奎屯市一小在狠抓教师的校本培训上下大功夫,采取了以老带新的“青兰工程”、“走出去,请进来”的“信息采集”办法、坚持“读书工程”,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这所学校重视课题研究,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实施了“培优工程”。一批校本课题研究成果脱颖而出。

4.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教师队伍素养的整体提高,并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如:所到学校普遍按新课标要求制定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或细则。评价方案从三维目标的确定、教学导入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法指导、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进一步规范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5.贯彻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多元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的培养得到重视。

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学校能够执行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各类课程。绝大多数学校重视体育与健康教育,通过开足体育课时,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广播操、眼保健操、校园集体舞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并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借着国家和自治区强化“两基”达标、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不少学校与所在地社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开展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独山子一小、二小和奇台县三小等。奇台县三小从2006年以来就尝试以“了解奇台”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引导学生从小重视观察,走出课堂,关注自己生长的环境,让学生在小学六年中触摸全县,形成了有特色的爱家乡教育,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课程特色,

以校为本、以教师素质发展为本的校本考核、评价制度逐步建立。评价重点开始关注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以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水平提高程度。部分学校把教学工作的过程性评价纳入教师考核范畴,此外,教师参与教科研研究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也已经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之一。

各学校均能实施多元化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如克拉玛依市、奎屯市等中小学都制定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评价内容有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评价主体分为教师、家长、学生自己,评价方式为: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项评价的方式进行。奎屯市一小重视教师评语的写作,独山子一小等重视家长参与对孩子表现的评价。虽然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小学校长和教师已经普遍形成了一个理念,即:再不以单纯的一张考卷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差,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标志。

6.实施素质教育十年来,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调研所到的大部分学校都能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紧密联系起来,相互配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针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如:小学普遍开设有家长学校,有较规范的办学模式和管理办法,普遍采取了开设”家长开放日”的方式,请家长来校观察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学除了普遍重视家长会外,与家长的电话联系非常密切,有的学校甚至建有家长和学校之间的QQ群,利用网络来加强联系,这一现象在一些县城举办的寄宿制学校很普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应试教育仍然处于强势地位

1)应试教育思想仍有很大市场,成为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重大障碍。近年来,虽然花了不少的气力来推进素质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不少学校特别是高级中学仍然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有些政府及部门领导为证明教育工作业绩张扬升学率,为应试教育大开绿灯;个别出版发行单位因练习册和复习材料带来的丰厚利润而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有些学校追求升学率,不按教学计划开课,升学考什么,学什么;不按教育规律教学,升学怎么考,怎么学;不面向全体学生,只对有希望升学的学生教学;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搞升学排队,规定升学指标,等等。

实例:昌吉州政府奖励高考状元,状元奖励额度为15000(清华北大生的学费)。学校奖励状元生的任课教师。

实例:独山子区政企职能合一,学校具有很强的企业办学性质,初中毕业生可以全部升入本地高中,高中学生基本上可以升入大学,本不该有太大的升学压力,但受到来自克拉玛依市的学校成绩排名、来自家长对成绩过分追求的影响,教师和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始终无法减下来。

目前,小学阶段推进素质教育取得明显进展,初、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难度却很大。反映在教师身上,就是需要在工作时间外加班,他们普遍反映,在学校无法完成工作任务,备课一般在家加班完成;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每天1-3小时不等的课外作业和近视率居高不下(独山子高中生近视率达90%)。一些地方的学校和教师由于面临着不断增大的各种压力,教学中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人格养成、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导致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难以落实,题海战术、反复考试大行其道。有些学校甚至采取半军事化管理,学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高压,只能是拼时间、拼精力、拼健康。

升学率仍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因素,不谈生源如何,只看最后结果。一些学校以“重点学校”、“名校”自居,可是多年下来,不仅没有创造出对实施素质教育有价值和有意义经验,反而成为推进应试教育的排头兵。

实例:一些“自治区名校”到全疆各地去搜罗优秀教师、优秀学生以博取好成绩,来证明学校的教学质量,结果是一批所谓“名校”纷纷效法,引起应试教育逆流。

2)学校素质教育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影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还停留在应试层面,舆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引导不够。社会对学校采取“一俊遮百丑”的评价方式,即:无论师生平时的所作所为怎样,也不管师生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如何,只要你能在关键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俊”的,就是“英雄”。

竞争重心不断下移,许多家长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就为孩子增加大量的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课程,各种社会补习班十分火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还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加上一些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扭曲了教育的目的和学校教学行为。甚至一些教育部门领导也以素质教育也要考试为由,坚持应试教育观念。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社会、学校和家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仍然相当普遍。

实例:作为校长您觉得学校的升学压力主要来源于哪个方面?

调查校长64人,认为来源于上级奖惩的6人,占9.4%;来源于社会舆论的30人,占46.9%;来源于家长要求的20人,占31.3%;来源于校间攀比8人,占12.5%。

实例:校长问卷调查,“你认为县政府对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一项,认为“很大”的占15.8%;认为“较大”的占32.73%,认为“一般”的占32.91%;而对“县市课改经费的投入”一项,认为“基本满足”的占40%,只能“勉强支撑”的占41.82%。

2.素质教育的推进不平衡,城乡及校际间的教育差距依然十分突出

1)从区域看,部分地区和高中阶段存在升学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从城乡看,城镇学校面临的主要症结是学生负担过重产生诸多问题;而农村学校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确保和不断提高基本教育质量。从不同学段看,小学阶段取得明显进展,而离高考、中考越近的年级,实施素质教育的难度就越大。

2)教师队伍的发展水平是制约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区教师队伍的语种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都存在不合理现象。虽然教师队伍学历合格比例已经很高,但是,在达到合格学历的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学历补偿教育获得的,所学非所用的形象相当普遍。农村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薄弱,教师数量不足,优秀教师流失严重。特岗教师、实习支教制度虽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经过几年的投入,乡中心小学的物质条件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城市学校,而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因素将日益突出,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3.课程计划的落实存在明显问题,一些学校未能开齐开足课程

1)大部分学校仍然片面强调学科课程的地位而忽视体育、艺术和三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所到学校普遍是学科课程(尤其是考试科目小学语文、数学、外语和中考科目)课时开足开齐,甚至超课时,而三类课程开设则流于形式或根本不开,一些校长甚至不知道三类课程应开设的基本课时数。有的校长强调师资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家长有顾虑等负面因素,对三类课程的落实不主动、不关心,甚至课时被其他课程侵占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都严重地影响着国家课程计划的落实。可以说,三类课程的缺位已经成为我区实施素质教育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实例:博乐市阿热勒托海二中,是一所乡场学校,学科课没有完全依据课程计划开设,如小学语文多1节,体育少2节,七、八年级没有开设音乐、美术课,体育少2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流于形式,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没有开设。

2)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依然严重,考试科目大量增加课时,如: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方案规定为7课时,部分学校安排9-10课时,还另外安排早读和晚自习辅导。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教师、学生负担依然很重,身心健康发展不容乐观

1)学生负担过重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考、高考的压力依然存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在录取中作用微弱,考试成绩仍然是升学的主要指标。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知识传授和作业训练,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未能有效扭转。调查显示,校长、教师、中学生普遍认为负担“比较重”或“过重”,其中高三、初三学生假期补课现象仍较为普遍。大多数城市小学生都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奥赛班、兴趣班、考级班,并多数在两个以上。

调研表明,学生、家长和学校仍然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过高压力,这使得当前的升学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目前各种社会复杂因素造成的教育问题集中反映在学生身上,学生书包过重、家庭作业较多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假期补课现象仍较为普遍。不少中小学生因作业多、补课多、考试多,睡眠少、体育活动少、社会实践少,而失去快乐的童年、自由成长的空间和多样性发展的可能。

实例:调查显示,中学生一天睡觉时间在8小时以下的学生占67.6%,小学生一天睡觉时间在9小时以下的学生占52.7%。在学生形态发育水平提高、营养状况改善的同时,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肺活量数据持续下降,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上升,初高中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达到58%、76%;64%的中学生不做任何家务,63%的中学生回家没有任何体育活动。心理素质方面,许多中学生步入校门时的心情感到“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或“恐惧”。一些特殊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更迫切要求情感和心理关怀。

2)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令人忧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在学生最需要加强教育的方面,校长和教师给出的排序第一、第二位的是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其次才是学习能力。据调查,中学生对学习“很有兴趣”和“比较有兴趣”的不足50%,比小学生有明显降低。一些青少年意志力薄弱,不讲文明礼貌,生活方式不健康,缺乏爱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识,缺乏团结友爱互助精神,甚至有极少数青少年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在片面升学率导向下,学生为提高几分成绩进行重复练习,透支了学习热情与兴趣,批判性精神缺失,创造能力受到压抑。

3)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诸多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由于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形式单一,主要是跑步,青少年的活动场地匮乏,博物馆、体育场馆、科技馆、各类活动场馆等没有全部向学校开放,学校没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调查中只发现独山子的游泳馆对学校集体组织的教学活动开放。学生几乎没有野外活动的机会,城区学生用眼就是看书本、看电脑屏幕、看电视,最远就是看路口的红绿灯。

二是学校校医缺乏,教育风险加大。教育部、卫生部最近要求:600人以上的学校或者寄宿学校必须配备专职校医。但在调查样本学校中,除独山子的三所学校和奎屯三中(疆内初中班)配有专职校医外,其他9所学校没有配备专职校医,如:远离城区7公里,2500名住校生的奇台县第六中学也是以签定合同方式雇佣营业性诊所的医生作为兼职校医,乌苏市西大沟镇中心学校的学生宿舍在干道对面,只有宿管人员没有配备校医。

三是食堂操作间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学校食品择、洗、切、加热、出售流程有交叉点,不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严重的如某乡中心学校食堂同时对外营业,操作间墙壁和屋顶全部发霉。

四是学校厕所的蹲位严重不足。在被调查的四个县11所学校中,只有独山子的3所学校厕所蹲位是达标的。学校的厕所很特殊,学生只能在第二、第三节课间集中上厕所。据了解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减少或者不去上厕所,早餐奶都不敢喝,学生憋尿的现象较多,这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五是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由于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全区城镇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奎屯市学校班额一般在60人左右,有些班班额达70人左右,教室通风换气效果差,学生在缺氧状态下用脑用眼影响健康。疾病控制部门没有对学校集体行为进行干预,诸如教室采光、桌椅高度、黑板亮度等问题大多被忽略。

六是学校文化建设滞后。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建设是环境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生身心发展。随着集中办学的进行,寄宿学生比例越来越高,寄宿学生年龄越来越小,宿舍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一些学校却忽略了宿舍文化建设,没有宿舍文化建设。这可能留下教育死角,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5.学校办学条件有限,影响素质教育深层推进

学校素质教育受办学条件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二十条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但由于县级财政收入的严重不均衡,加之政府统筹力度不够,造成不同县市学校甚至同一县市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很大。财政收入低的县市,推进素质教育困难重重。总的情况是,城市学校办学条件好于县镇学校,县镇学校办学条件好于农村。

实例:克拉玛依市已经全面实现风雨操场、塑胶跑道、教室多媒体化、小班化教学,而奎屯市学校的建筑面积不足,桌椅老化不能及时更换,学校之间的差异如独山子第一小学生均建筑面积10平方米(无寄宿学生),2007年生均公用经费2200元,奇台三小生均建筑面积6平方米(有寄宿学生),2007年生均公用经费553元,贫困县的差距更大。

学校建筑面积不能满足专业教室设置的需求,学校的实验、电教、图书、劳动等器材无法展开并发挥作用,如:奎屯市一中新购的实验仪器堆放在走廊里,没有空间开箱上架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原因是课堂实现困难和民语、双语教学资源缺乏,也影响教师学习使用的积极性,调查发现只有独山子能做到所有教室多媒体化,但投影机亮度不够,使用效果较差。

学校图书配齐率上升,但是传统的手工操作借书方式不可能满足学生借阅的需求,调查中只有奎屯市的三所学校使用了图书借阅电子管理系统,其他学校均为手工操作,图书借阅率低下。

学校校园网没有建成或使用率不高,计算机教室只能满足信息技术课上课需要,没有时间对学生开放,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没有形成

实例:作为校长您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调查校长46人,认为较好的4人,占8.7%;基本具备的12人,占26.1%;很困难的26人,占56.5%;无法实施4人,占8.7%。

6.素质教育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不能对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有效指导

1)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缺少有效的专业指导。不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虽然也有实施素质教育的愿望,但对在现有条件下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推进素质教育缺少思路、办法和理论支持,而在当地又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出现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偏差,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校的“素质教育”就是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新课程的理念还没有切实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既有合作学习,也是浅尝辄止。

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没有能够应用在课堂上,用教师的话说,就是“时间不够”,“不讲怕学生不知道”,“讲一遍心里才踏实”。校本教研仍停留在校本培训、听课、评课阶段,多数教师未参与过案例研究和课题研究,影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领导和教师特别需要有有效的专业支持和专业引领,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素质教育专家队伍就成为我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3)教科研部门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学校实施策略层面的研究和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层面的研究没有深入开展,学校、教师对素质教育的主要认识和实施方式就是课堂教知识加兴趣、特长培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以课程理念开发、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模式没有出现。

4)师训部门和教育研究部门、课程改革管理部门缺乏沟通,在一点程度上削弱了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继续教育偏离了“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总目标,降低了继续教育的实效,也是师资专业化水平不高,观念改变缓慢的重要原因。校外各级培训在校内的延续、拓展、实践由于受到中考的制约,中学教师的研究意识、理论学习、投入研究时间、研究材料的收集等方面不及小学教师。

(三)分析与反思

面对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然任重道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妨碍素质教育实施的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社会根源并没有消除。

我国人口众多,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业结构和人才成长道路相对单一,就业竞争和人才选拔日趋激烈,这种压力层层传递到教育内部,使中考、高考竞争不断升温;目前的劳动用人制度和社会分配结构忽视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导致社会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倾向;社会转型期的突出矛盾集中反映到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上,对优质教育的要求日渐提高和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成为加剧择校竞争的重要因素,加上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更加剧了考试竞争和择校竞争。

2.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急剧变化。

青少年的生活空间和学习环境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表现在:伴随对外开放而来的西方腐朽文化、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等现象以及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沉渣都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中一些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心灵造成了腐蚀。面对这些新变化,学校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也在面临深刻变化:在与社会的关系上,学校教育倡导的主流意识与社会多元化的价值观存在许多冲突,正面教育效果因受到社会各种消极因素影响而有所抵消和减弱;在与家庭的关系上,学校与家长追求教育目标的不一致性增大,不尽相同的教育导向和成才期望使青少年学生出现困惑;在与学生的关系上,学校的主导性地位有所削弱,教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因此,面对学生成长环境的迅速变化,还没有找到更多的有效应对办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学校教育难以应付自如。

3.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受到制度建设滞后的深刻影响。

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制度建设仍不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进还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对于高考制度改革而言,由于社会诚信的观念与制度建设跟不上,改革的相关配套措施和管理手段还跟不上,高考还是至今为止老百姓最为认可的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确保教育公平,高校招生不得不更多地采取分分计较的办法,素质教育的很多要求难以体现。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来看,客观上面临着转变大、要求高、速度快的挑战,又是在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特殊国情下全面推进的,面临着诸多困难。

此外,学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校长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缺乏明确的责任和权力,也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学校的内动力、创新力和生机活力尚未得到有效激发。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组织仍然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地方甚至通过层层考核的办法,将升学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

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制度保障,社会各方面还不能为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卫生、公安、消防、妇联、宣传、科技、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部门和社区对教育的责任、与学校的合作处在自然状态,没有统一规范的章程可循,相关法律也只是建议性的表达。公益性设施向学生开放缺乏制度保障,企事业单位缺乏承担校外教育的义务,学生的公益活动、社会实践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学校开展教育活动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社区功能尚在发育之中,校园周边环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教育工作领导方式和新闻舆论环境有待改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各级党委、政府。系统调研表明,近几年来,虽然各地对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不断提高,但以什么样的正确理念领导教育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不少地方领导虽然重视教育,但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认识不完全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把素质教育当成了一项“软任务”;有的地方政府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一些地方政府抓教育工作简单化、片面化,习惯于像经济上抓GDP一样在教育工作中抓升学率,并以此作为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的主要指标。这无疑助长了“应试教育”的倾向,使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遇到层层阻碍,难以在中观和微观的层面得到落实。

调研中,很多地方和学校都普遍反映,一些新闻媒体的负面炒作,对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造成公众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混乱。一些媒体对教育政策措施加以片面解读,随意点评,对教育工作造成严重干扰。许多教育产品广告盲目夸大对考试升学的影响,起了负面导向作用。素质教育的推进面临着新旧矛盾交织,体制性障碍与政策性问题并存,教育内部与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等问题。

5.教育评估在教育管理中还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导向作用,没有建立起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制度,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学组织仍然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有些地方甚至通过层层考核将“片面追求升学率”指标细化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上级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考试成绩,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的首要标准是“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学校名声和教师荣誉取决于教学水平和升学率,学校和教师急功近利致使素质教育成为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

五、对策及建议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科学发展观最本质的体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代表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我们必须确定不移地向前推进。根据调查发现的问题,具体对策建议是:

1.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新策略。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认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将推进素质教育情况纳入政绩考核的内容,形成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区域环境。同时,完善提高教育质量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保证素质教育在城乡中小学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对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改善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整体规划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率。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旗帜鲜明地、大张旗鼓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冲破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藩篱,抓住一些核心环节,争取在短期内使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并通过全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加强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针,即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奠基工程;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题推进新时期各项教育工作,把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摆在教育工作最核心的位置;坚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

当前要抓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使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明显减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在推进策略上要整体设计、系统推进,从教育体系结构、教育政策到学校制度建设进行总体布局。尤其是要积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改革创新。支持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先行一步,率先探索形成较为完善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形成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鼓励各地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点出发,形成各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推进模式,因地制宜地实行综合配套和整片联动的改革,形成星罗棋布、丰富多彩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格局。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重点把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2.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之以恒地推进素质教育。

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教育工作最核心的位置。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育人,面向全体,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出台政策规范三类课程专职教师的资格、工作量、待遇等内容,加强对三类课程教师的针对性培训,以行政手段强制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明确三级课程权限,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

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校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制度和办法。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社会服务活动中采取具体措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要把创新精神的培养放在教育教学过程的首位,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

加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专门指导,完善课程改革的支持、服务体系,促进学校的整体变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积极拓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空间,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鼓励学生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学习方法,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改革教学方法,转变教育观念,坚决破除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注重创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教育学生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和课堂辩论,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思想火花,融洽师生感情,优化课堂效果。

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举措。积极探索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新型教育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教材、教学和学校管理、师资培训等各个环节的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环境和教育技术的深刻变革。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巩固成果、全面覆盖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3.改革考试选拔模式,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探索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并逐步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质量和学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评估办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制度,对学生劳动和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社团活动、体育与文艺活动进行写实性记录;要坚持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切实改变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使学生通过动手和实践获得实际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保障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县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学校考核教师、教师考核学生的指标体系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多元多维综合评价,杜绝以考试成绩为决定性指标的考核办法。

全面推进高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校、高中录取应该限定学生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底线,逐步将学校对学生过程性观察、考查结果和高考成绩按一定权重记入高校录取分,开通推举、保举渠道,多措并举选拔人才。同时,公示高校、高中录取过程资料,接受全社会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发生。

4.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坚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形式的重点学校、重点班。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初中不得以任何附加条件招生。各级政府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排名。不得进行除学业水平考试外的任何统一考试,成绩评定倡导实行等级制。学校和教师不得要求和组织学生参加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学生自习时间不得分配到学科。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得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建立区域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和公告制度。

大力加强体育和美育。坚持“健康第一”,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指标,作为评价各级政府教育和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足够的休息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坚持将美育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增加审美体验,增强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开启心智,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重视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具有一两门艺术爱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经常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采取统一减负措施,减轻地区间、学校间的竞争压力,严肃查处加重学生负担的违规行为。首先使小学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家庭作业、考试测验、时间安排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育督导机构要加强对学生课业负担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学生负担情况进行检测,并向社会公布。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大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加快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师资;创新教师补充机制,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加大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重点支持农村校和薄弱校教师培训;加强校长和优秀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加大对教师继续教育的支持力度,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培训,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进一步落实特岗教师、实习支教制度、教师轮岗支教制度和教师周转房工程,建立年轻教师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激励机制,南疆可采用定向招生的办法鼓励本地高中毕业学报考师范专业。加强优秀教师的流动,鼓励优秀教师和弱小学校结对子,定期帮扶弱小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轮岗机制,加大力度鼓励并奖励优秀教育资源的流动。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教育。实施以“爱岗、敬业、奉献、为人师表”为核心内容的“师表工程”,积极引导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广泛持久地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活动,切实提高教师廉洁从政、廉洁从教的自觉性。坚持不懈地抓好规范收费行为、遏制有偿家教、反对以教谋私、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加强检测、招生管理等重点工作;坚持实行教育行风建设承诺制,就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做出承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从严治教,与不正之风展开坚决的斗争,努力把我区的教育行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组织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策略、课堂教学设计等课题研究,探索我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动教育研究、教师培训、高等院校等部门的合力,组织针对学校、教师的培训;以行政力量推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鼓励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切实推动我区素质教育快速全面实施。

广泛深入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通过优化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评价等途径,努力形成“熟、准、实、活、好”的课堂教学特色。在学校开展课堂教学达标评比活动,经过努力,要使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优秀率达到95%以上。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把教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构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尽快建立课程和教学质量标准、学生身心发展评价标准、学校管理规范等,建立教育发展水平、学校教育质量、学生课业负担和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动态监测机制和评价、公布制度。依据教育质量标准,开展各级各类教育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教育标准,建立教育质量监控的规范和制度。建立适应质量要求的学校硬件条件、工作环境保障体系。强化教育督导功能,切实加强教育监管,发挥教育督导机构在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指导中的协调作用。各级各类学校应在师资、设备、经费方面统筹协调,优先保障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7.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形成推进素质教育强大合力。

要切实提高新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教育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重点加强县级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责任制度,把实施素质教育列入考核领导干部和地方工作的主要指标。要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财政保障力度,继续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支持服务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健康第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实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利用校舍维修等工程重点改造学校食堂、宿舍、厕所、教室等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场所,按规定配备专职、兼职校医,按规定减小班额,继续加强体育教学和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做好学生体检和分析反馈工作,随时矫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部门要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良好舆论氛围;要通过完善政策措施为学生参加校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提供必要条件;进一步完善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经常性的联合执法协调机制,构建和谐校园和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素质教育是全社会都在关心的大事,也是全社会应当承担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纳入经济社会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制。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家长都要积极行动起来,以对中华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形成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六、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6.13
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0.5.29)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 2003.9.17)

4.教育部素质教育调研报告(《中国教育报》2006.11.7-10)

5.自治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调研报告(2008.10)

6.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价值观的全面回归 (《教育研究》2009.2)

注: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

付 刚 林昌远 李宪生 刘 军 鲁增幅 孙 铭 张 鲲 吐依魂 孙会评

《结合实际推进新疆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 课 题 组

执笔:付刚 林昌远 李宪生

2009-10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23年十大教育热词
    孩子写作业反映出的严重问题
    家庭教育到底“教育”什么?
    精准混合式教学设计
    残害下一代的教育乱象
    教育诸多乱象让教师群体艰难…
    教育的目的是学会一种思维
    为什么今天的学校教育让孩子…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建成…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走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