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生命教育为学校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字体:
生命教育为学校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作者:东北师大…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2429    更新时间:2009-01-05    

生命教育为学校课程改革注入活力

 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

 

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学校管理制度正逐渐由外控式管理向校本管理转变,而校本管理则为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发展和实践创新搭建了更为宽广的舞台。

2003年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从学校本部迁至明珠校区,迁移后的初中部在“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 的学校精神激励下,坚持素质教育方向,自觉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应试教育压力,直面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对教育发展的前瞻理性和对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具有鲜明素质教育特色的办学理念-----“生命教育”思想,并依托现代化的办学条件,以科学规范的校本管理积极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系统建构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素质教育的特色之路,从而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

一、探索“生命教育”的视界

1对教育本质的追问

“生命教育”的提出源于学校对教育目的的理性思考。一所学校在思考教育目的时必须首先确立思维上的逻辑起点,而这个逻辑起点往往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近几年来,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在对入学新生进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测试中发现,目前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漫延到小学阶段,因此造成12—13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引发了我们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提出“教育到底应该是什么?”的追问。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的社会活动。因此,“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而“人”又是什么呢?人是一种双重的生命存在。[1]首先,人作为自然生命的存在,必然要去追求自然生命生长的需要。然而,人仅有自然生命的存在,那就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更是一种精神生命的存在,人能够感知生命存在本身,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去提升生命存在的价值,进而追求生命存在的意义!

2.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最早出现在20世纪的美国。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针对青少年自杀、吸毒、暴力等社会问题,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提出的“生命教育”不是狭义上的以生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而是在尊重生命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唤醒生命的主体意识,通过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生命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引导学生追求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一种学校教育体系。因此,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提出的“生命教育”,既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与思考,我们将“生命教育”的内涵概括为:“尊重人的生命存在,培育人的主体精神;反映教育的丰富内涵,促进生命的全面发展。点化学生的精神生命,追求教育的艺术境界;让生命因接受教育而精彩,让教育因尊重生命而深刻!

3.生命教育的基本任务

基础教育应该给予学生什么?传统教育强调给予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生命教育提出基础教育阶段应该给予学生“五基”: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后续发展的基本能力、面对社会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

4.生命教育的创新基点:

l          将生命存在与生命意义有机结合;

l          将素质教育与升学质量有机结合;

l          将民族教育传统与西方教育优长有机结合。

    5.生命教育的价值取向

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倡导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生命个体的主体性回归,形成生命发展的自觉。在强调对学生精神生命点化和培育的同时,也在唤醒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自觉和实践创新,进而引导师生对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的崇高追求。

二、用生命教育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实践

什么是课程?1859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curriculum”原意为跑道,因此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生学习的进程”,即所有能够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因素都应该被视为课程。学校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国家课程在学校的科学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生命教育是一种致力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因此学校课程体系就是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宗旨和国家课程安排,结合学校基本条件和学生特点,为学生人格养成、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所设计的各种适应生命发展需要、更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内容。

1.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

小学刚毕业的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认知能力都处于较低水平。而教师却是经过高等教育和系统训练专业人才,一些教师往往因为忽略学生现实的低起点,而造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的脱节,导致师生之间无形的“断裂带”,使学生在初中学习的起点上就产生畏惧、逃避的心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不仅荒废了学业,更丧失了对未来发展的自信。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奠定后续发展的基础,学校针对学生的学情特点,提出“低起点,小台阶,体验成功,促进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低起点、小台阶”要求教师以现实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为起点;“小台阶”倡导将台阶降低、难度分散,循序渐进地提升。“体验成功、促进发展”,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发展的自信,从而激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展。在这个教育教学策略中,“低起点”是前提,“小台阶”是策略,“体验成功”是关键,“促进发展”是目的。

  “低起点”首先从篮球筐的高度和足球场球门的改造开始,面对初一学生个头较矮的特点,学校将部分球筐降低,足球门加宽。当更多的学生沉浸在扣篮的兴奋和进球的喜悦中时,他们真正感受到了运动的意义;当学生所学知识都降低了通向成功的门槛时,学生在走进附中的同时,也走近了科学,重塑着自我。

  2.实施生命教育的立体课程

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在课程组织层级上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学校生命教育的立体课程体系以国家规定必修课作为常规基础课程,以学科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校本课程作为拓展课程,以学生各项特长延伸发展课程为特长发展课程。

 

 

 

立体课程图示

学校校本课程结合社会现实,生活气息浓厚,内容丰富多彩。其中有人文素养系列校本课程:《生命的境界》、《小故事大哲理》等;科学素养系列校本课程:《数学视野拓展》、《家政与营养学》等;身体素质系列的校本课程:《体能训练常识》、《轮滑》等;艺术素养系列校本课程:《声乐与合唱》、《乐器演奏》等20余门校本课程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这样丰富多彩的实践课堂上,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激发,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3确立生命教育的教学原则

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主要倾向:一是知识化倾向,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全部,视学生为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思想情感的灵动和价值观的引领;二是模式化的倾向,把课堂教学概括成一种固定的模式运用于每一学科和每一个课堂,千篇一律,循规蹈矩;三是同质化倾向,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使用同一标准去衡量。这样的课堂必然是没有生命的、僵死的课堂。

学校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圣地,课堂是师生智慧涌动的乐土。教学既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承,更不是教师个人“独白”的舞台。虽然教学不能等同于教育,但它却彰显着教育对每一个成长中生命的终极关怀。正是在教学的涓涓细水中,师生的生命潜质被激发;正是在课堂的激情碰撞里,师生的生命内涵才迸发出火花!基于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教学思想,学校确立了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原则:“激发学习兴趣,创设灵动课堂,培养思维品质,促进生命发展”。并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生命教育”的最佳境界:“以知识传授为载体,赋予每一项教学活动以意义,真正实现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的交流,教师心灵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教师生命与学生生命的对话。建构充满教育智慧和生命活力的课堂!

4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l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多样性的课堂

多样性的课堂既体现在学校立体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上,以满足学生发展中不同层次的需求;更体现在学科特色的多样化上。在学校“生命教育”整体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全校13个学科的教师不断地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具体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实践相结合,努力探索本学科教学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鲜明的学科教育教学特色,不断充实着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语文教育民族化特色、发展数学思维的数学教学特色、英语学科的情境教学、物理学科的感悟物理、化学学科的生活化学、历史学科的感悟有生命的历史、政治学科的人格教育、地理学科的绿色生活、生物学科的生活·生物·生命教学、美术的以美育人、重在感受与表现的音乐教育、体育学科的科学运动、信息技术学科的主题探究式教学。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相对独立管理的五年来,学科组从无到有,初步形成特色,影响逐渐扩大。在2005---2007年历时三年的长春市初中优秀学科教研基地、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我校13个学科组全部获得市级优秀教研组、优秀学科教研基地的荣誉称号。

多样性的课堂还体现在教师教学的个性化上,每个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个人不同的教学风格,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知识的有效转化和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准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呈现出多样性的方式。学校在主持进行吉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阶梯培养与评价的实践研究》中,将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划分为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六大板块,将全校13个学科教师整合为6个子课题组,针对学生的各项素质,研究讨论初中阶段三个年级的培养方案和评价体系,并把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纳入学分制评价体系。课题组专门编制了《东北师大附中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手册》,学生每人人手一册,将学生综合素质六个方面赋予的学分登录在各自的评价手册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初中三年的综合素质发展过程评价。初中毕业时以总学分积累和初中学业终结评价为基准,评选初中优秀毕业生,并为优秀毕业生专门设计优秀毕业生服,召开隆重的优秀毕业生表彰大会,颁发优秀毕业生证,以此激励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l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体验式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既是一场教学革命,也是一次学习革命。学校遵循现代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过程并不是一个 “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简单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听课理解---动手实践---想象探究---生成创新”的动态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实现知识有效转化、思维品质形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学校课程改革实践中,体验式教学渗透于常规基础课程的各个学科之中。语文学科在初中300首古诗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组织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吉林省迎新年楹联大赛,成为这项活动中学生获奖最多的学校。数学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设计了学生自编题的体验式学习活动。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则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学情,在改造教材中实验课程的项目,结合生活实际,大量增加校本实验内容,并将其发展成为学校生命教育的校本教材。

体验式学习意味着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实践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领悟知识的内在规律、掌握知识的科学结论、感受知识带来的丰富情感,并且在这种领悟与体验中形成每个生命的个性化理解。

在学科课程拓展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先后成立了《一格》文学社、校园广播站、心理协会、计算机爱好者协会、各学科兴趣小组、各类动漫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吸纳社团成员1739人,累计编辑出版各类社团刊物18期,开展各种社团自主活动100余次,学生社团活动成为学生自主发展、体验式学习和张扬个性的第二课堂,更成为引领学生校园主流文化健康发展的一面旗帜。在特长发展课程基础上,学校组建了:明珠学生合唱团、明珠学生乐团、舞蹈队、体操队、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轮滑队、机器人、航模队等11支学生特色队伍。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活动成为活跃校园文化的生力军;训练有素的学生各类特色队伍更是在省市乃至国家、国际竞赛中摘金夺银,展示着学校生命教育的成果。

生命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得知识,因为获得知识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生命教育认为最贴近学生、最贴近生活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在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为了引导学生从书本的世界走向生活的世界,学校还设计了四项有意义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实践活动、上海社会实践活动、公主岭大榆树中学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以“走进社会、体验生活、丰富情感、提升能力”作为学生社会实践主题,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体验运动的舒畅、劳动的欢乐、合作的愉快、收获的惬意、成功的喜悦、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情趣;在自身体验中培养投入的激情、高尚的志趣,坚韧的品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这种状态下,教育一改“应试教育”下那种生硬单调、枯燥乏味、周而复始、被学生排斥的局面,教育真正成为充满激情与活力、丰富多彩而深刻、被学生悦纳的活动。学生从热爱同学、热爱老师、热爱学校,进而发展到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l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成性的课堂

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客观事物充满好奇,但对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却依然懵懂迷惘。学校课程改革不仅把课堂教学视为传承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把课堂教学作为培育生命、发展生命、让生命更有价值的教育载体。在课堂上,教师以教材作为传授文化知识的主线,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学科知识体系和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演绎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生成新知识和新认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形成正确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在聆听理解的基础上生成学科知识体系,同时还为学生的精神生命建构了一个意义的世界。使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知识、能力、思想、智慧共存共生的舞台。

各学科教师在课程改革实践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梳理和总结形成语文、生物、物理、化学学科实践类的校本教材。语文学科的《高山流水觅诗音》、生物学科《生物实验探究》、物理学科《物理实验探究》、化学学科《化学实验探究》。五年来,教师在省市以及国家刊物上发表论文290篇,参与各级课题18项,出版著作24部。

三、收获生命教育的成果

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在迁移新校区之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初中。五年来,生命教育的实施使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焕发出勃勃生机。初中部学生在参加省市、全国乃至国际的各类竞赛中,在文学素养、语言能力、数学竞赛、创新能力、艺术能力、体育竞技、科技优长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出突出的整体优势。

   2006年初一年级朱秭霖同学全国声乐少年组冠军;2006年初二年级许烁同学获得第四届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网络英语第一名;2006年在泰国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机器人奥赛中初二年级金鹏远、王大宇同学获得初中组创意一等奖;(2008年初中部再次获得全国机器人比赛金牌,将代表国家赴美国参加国际比赛。)2007年学生会主席郭心怡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07年明珠学生合唱团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全国艺术人才选拔赛中获得吉林赛区特等奖;2007年学生轮滑队获得吉林省团体第一名;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周宇辰等30名同学获得吉林赛区一等奖;200814岁的学生会主席罗唯佳成为北京奥运会年龄最小的火炬手;2007年、2008年在吉林省青少年“新思维”作文大赛中,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殚联两届团体第一名,获得特等奖、一等奖学生居全省参赛学校之首; 2008年全国首届青少年“宗沪杯”数学竞赛中,初中部获得团体第一名,何长耕同学获得个人第一名。20087月,韩广宇和侯先聪同学获得由国家教育部、中国福利会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创设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第八届宋庆龄奖学金奖。

生动活泼的学校课程改革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激情,生命教育的先进理念赋予教师教育教学创新的思想。初中部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发展水平,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表现出突出的教师专业素质和整体实力。目前初中部150多名专任教师中达到硕士以上学历教师78人,占教师比例的52%;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十佳教师、教学新秀共计86人,占教师比例的57%。在2006年、2007年两次长春市骨干教师素质教育论坛活动中,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教师是获得第一名和金星奖称号最多的学校,在2006年、2007年、2008年三次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赛中,全部参赛教师共计26人均获得一等奖。也是全国参赛初中获得一等奖最多的学校。

在收获素质教育累累硕果的同时,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的中考成绩也在大幅度稳

步提升,在长春市一直保持中考成绩领先的优势。显著的中考成绩和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使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的品牌最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品牌不仅意味着社会的信任,更体现着竞争的实力。然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我们目睹了太多的中国品牌叱咤风云,显赫一时,但其寿命却只有短短的三、五年;我们更感叹于一些世界著名品牌历经百年沧桑,依然经久不衰,如:奔驰、丰田、剑桥、牛津。严峻的事实让我们清醒的意识到:打造一个品牌不易,发展一个品牌则更加艰巨! 经济领域的市场竞争是如此,教育市场的优胜劣汰也不会游离于这个规律之外。今天,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在打造精品的征途上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我们坚定地相信有了正确的素质教育方向,在实施生命教育、创办精品初中的发展中,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将不辱使命、遵循规律、大胆改革、潜心实践,必将创造出素质教育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对于生命的关怀成全与依恋,是教育本真的自觉。生命教育正是对新课程提出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切实的践行。在东北师大附中认为,学校是点化和润泽生命的圣地,课堂是师生智慧涌动的乐土。)



[1]参照《生命与教育》,冯建军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11月第1版。

 

文章录入:青格里    责任编辑:青格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23年十大教育热词
    孩子写作业反映出的严重问题
    家庭教育到底“教育”什么?
    精准混合式教学设计
    残害下一代的教育乱象
    教育诸多乱象让教师群体艰难…
    教育的目的是学会一种思维
    为什么今天的学校教育让孩子…
    用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指引我国…
    高质量教育的学校样态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