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教育理论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道教育”(2)景弘中学的课改之路          【字体:
“论道教育”(2)景弘中学的课改之路
作者:解成君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1853    更新时间:2014-03-11    

景弘中学的课改之路

  主  题:课程改革
  嘉  宾: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副校长 李飞国
             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初三年级副主任 邓春林
              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主编 郭瑞
   主持人:中国教师报 解成君
  时  间:2013年3月12日上午
  地  点:中国教育新闻网演播室
  支持媒体: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育新闻网
  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通过ABC学习共同体、拼教、拼学等多种创新方式,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将课堂与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能更好地主宰课堂、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得到极大提升,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从2008年底开始,景弘中学在课改方面不断学习和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课改之路”。在这条路上,学校发生了变化,教师发生了变化,学生也发生了变化。3月12日,景弘中学副校长李飞国、初三年级副主任邓春林和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主编郭瑞作客中国教育新闻网,共同探究景弘中学“课改路”背后的秘密。
  推行课改是受杜郎口中学的启发
  主持人:成就新教师,建设新课堂,培养新学生,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解成君,欢迎来到中国教师报论道教育的演播现场,今天作客我们演播室的两位嘉宾是来自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的两位老师。首先,介绍一下坐在我身旁的是景弘中学副校长李飞国,欢迎您。旁边是景弘中学初三年级副主任邓春林。本期观察员是中国教师报“现代课堂”主编郭瑞。欢迎三位来到演播现场。
  课堂是学生成长最主要的地方,构建一个安全、高效、和谐的课堂对学生的成长至为重要。2009年,景弘中学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设了影响深远的“一三六”高效课堂模式,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那时起,景弘中学走上了课改的创新之路。今天我们就想和景弘中学的两位老师来聊一聊他们的创新经验。李校长,我知道景弘中学课改已经进行将近5年的时间了,当时我们为什么走上这条课改之路的呢?
  李飞国:两个字可以代表我们当时的心理写照,就是良心,我们一致认为教育是个良心事业,耽误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有很多资源是浪费的,很多学生的潜能是没有得到开发的。学生有很多能力是需要我们给予平台,给予空间,给予机会,才能够得到发展与成长。我们推行新的课程教育改革,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成长,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邓春林:直接原因是这样的,株洲市教育局组织80多位校长到山东省荏平县杜郎口中学参观,李飞国副校长在那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回来以后马上邀请相关专家到我们学校做了讲座。随后又组织老师去了杜郎口中学学习,我也是其中一位,回来后我所管理的班级进行了第一次课改试验。一个月后,大家对课改试验成果感到很震撼,坚定了课改的信心,所以2009年年初我们就全面推行了课堂教学改革。
  面对课改,学生比教师更积极
  主持人:推行改革之后学生的反应是什么样的?
  李飞国:我们在2008年12月开展课改试点。当时我们将初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作为试点。我们将所知道的关于课改的所有做法用到这个班。一个月以后,我们想知道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什么样的想法,所以我们把这个班的学生都召集起来分享他们的心得。学生表达的是希望,是兴奋,是在课堂上感到更加开放、放松,而且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这个班的成绩突飞猛进,课改前平均分排在全年级14个班的第11名,期末考试就提升到第3名了。后来这个班一直在年级排名第一,直至中考毕业。通过试点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决心。
  郭瑞:在面对改革和新事物时,一般是学生会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在一个学校改革初期有一位非常资深的老教师不愿意改,他说:“我就是不改。”校长说:“好吧,你还是按照传统方式来教学。”过了大概一个月以后,他主动到校长的办公室说:“校长我还是也改吧,因为学生已经在用新的方法去学习,我还用传统方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学生。”所以如果出现老师不愿意参与课改的情况,可以参考一下这种“学生的改倒逼老师的改”的方式和策略。
  邓春林:对,实际上学生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当时我带08级的学生,从推行课改直到现在,他们已经毕业两年了,但会经常跟我反馈,他们对学校推行课改所持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是接受、喜欢直到现在的感谢。还有一个学生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感谢‘一三六’模式,感谢微小组,我亲眼见证我们的组员从害羞、不敢讲话到从容展示的过程。在这种模式下,我们不仅仅提高了成绩,也为将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他也写了很多在景弘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他们的态度是很坚定的,甚至促使一些不愿意改革的老师走上了改革之路。
  教师已经成为课改的捍卫者
  主持人:正如邓老师所说,学生的改变比较容易,但是有过课改经验的老师和学校都知道,老师观念的改变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景弘中学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李飞国: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述老师在课改中间的一些变化。一个关键词是恐惧。在改革的准备阶段,老师是恐惧的,不知道课改究竟是什么,他们很害怕,害怕已有的经验失去,害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一些优势没有了。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抵触。随着学校课堂改革正式的铺开,很多新的事情要做,要求更高了,事情更多了,占用老师自由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学校安排老师培训、学习、调查,甚至对老师的上课状态进行监控,评价,他们很反感,很抵触。这个过程中有老师哭鼻子的,甚至也有老师炒学校鱿鱼的。随着课改的深入,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接受,经过前期的磨合,老师对新的做法慢慢适应了,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掌握了基本的操作要领,课改也并不是那么难了,但最根本的还是他们觉得掌握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他们可以由原来苦行僧式的机械状态变成现在的主动状态,在课堂上可以体会到幸福快乐。那么到现在应该说捍卫,我们的老师已经从骨子里面接受新课堂教学模式,成了课改的主动接受者、操作者、捍卫者。
  我们的老师与没有进行课改学校的老师交流时,是极力倡导这种改革的。老师在自己课堂中间体会到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快乐,这是老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重要的体现。我们平时讲的职业倦怠现在得到了解决。
  邓春林:不管在哪里,景弘中学的这些老师都是发自内心地维护乃至捍卫我校现在的课改。
  由于各种原因,民办学校老师的流动是频繁的也是正常的,作为朋友我们经常保持联系,他们把景弘的文化、习惯、做法带到了现在的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们不仅在景弘中学维护捍卫课改,到了另一个工作单位也在维护和延续我们课改的做法。
  主持人:邓老师您平常和老师接触得比较多一点,能给我们讲一个老师转变的故事吗?
  邓春林:我所在年级是初三年级,有特别多的老教师,以数学老师邓升为例,开始推行课改的时候他持反对态度,为此还在大会受过批评。后来我们一方面做他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带他到其他学校去取经。之后他变化非常快,他说我们再去看他的课堂会让我们刮目相看,我们对他提出了表扬。现在我们让他接待校外观摩的老师,他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听:“我教了二三十年书,但是这个课改让我再一次恢复了年轻时候的激情,迎来了教育生涯的第二个春天。”
  李飞国:我们一个年级有16个班40余位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参照的对象比较多。在课改过程中,我们发现哪个老师按照学校新课堂设定的要求做得越规范,他的教学成绩就越在前面;哪一个班做得越规范,那个班成绩就越排在前面。课改是让你的工作越来越好,不是让你的工作越来越差。既然是让你的工作越来越好,大家都会努力用心去做一个课改坚定的支持者和一个优秀的技术操作者。
  课改要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
  主持人:景弘中学作为课改学校已经走到了第二个阶段,但是我们知道在课改初期经常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想问两位老师,你们当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李飞国:我们从自己的体会来讲,课改之初有两个难题。第一,观念转变难题。观念的转变是持久战,不是几次报告、几次参观学习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不断渗透、不断引导,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去磨合。第二,技术难题。新课堂改革是颠覆传统构建一种新的做法,究竟如何操作是很现实的问题。新课堂设计的新流程与现实是否吻合?老师和学生利用以后能不能产生所预计的效果?这种技术上的难度是非常突出的。
  举例说,我们学校对课时的设计经过了几次改变,原来是45分钟,45分钟内容既要全部讲完,又要进行展示反馈,时间完全不允许。后来我们就进行了第二个课时的设计,设计为40加30。前六节课每节课分别为40分钟,后面三节课每节课为30分钟,一天九节课,上午40分钟的课是展示,下午的30分钟的课设置为预习第二天要展示的内容。这种安排下,老师进课堂的频率很高。第三次进行课时的改变,我们充分分析前面所尝试的做法,设计了60分钟的课时,60分钟设置比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当堂预习,当堂展示,当堂反馈的问题。在一节课里,我们通过不同流程的操作完成了一个学习的完整过程。现在一天六节课,上午三节,下午三节,学生在早上八点一刻到校上第一节课,下午五点放学,学校从作息时间上面来讲也基本做到了朝九晚五,师生相对轻松许多,课堂也显得完整许多。
  郭瑞:如果课改进行到深处,课时都会有改变,现在景弘中学按60分钟一节课,课时也是跟课型来调整的,基本要满足一个原则就是学习的需要。45分钟的展示时间不够,怎么办?学校就会把这个时间延长到60分钟,一上午的时间就三节课,下午有的是自习,有的安排其他课,课改满足的是学习的需要,符合我们生本教育的理念。我认为,传统课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课改年代就要将所有问题与课改挂钩。在课改中,我们如何能让课改走向内涵式的发展,需要仔细考量。所以,课时整合应该是一个方向。
  主持人:课时要适应课堂的变化,而不是课堂适应课时的变化。我想也是给我们很多课改校一个启示,也让他们有一个新的想法。
  我知道景弘中学给自己的课堂设定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创模、变模和破模三部曲,那么咱们创模阶段已经完成了,现在是变模阶段,您能不能跟我们说说变模变的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在这个阶段景弘想完成哪些转变?
  李飞国:我们回顾景弘中学课改的几年,应该说第一个阶段已经走完了,这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的创模。在这个阶段我们以三大抓手为核心,课堂流程的设置、导学案的编辑、学习小组的建设,构建了新课堂的大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自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到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主持人刚才提到的变模的阶段,我们用六个字来概括这个阶段的特点。第一是规范,第二是创新,第三是突破。规范是最基础的,尽管我们现在要变模了,但是我们依然还要规范,在这里我也想向全国的课改兄弟学校提个建议,不管你走多远,飞多高,一定是在规范的基础上来行走,丢了规范很可能就不知是什么了。
  第二个就是创新,更准确地讲就是对我们现有的大家基本熟悉了的课堂流程操作技术上的创新。对于“一三六”教学模式中的每一个环节,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色,我们要求现有操作技术要体现学科特色,要体现老师个人风格。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流程是基本确定的,但我们允许老师打组合拳,根据课堂需要,你可以对其中的环节进行取舍。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创新特色是很明显的。
  我们学校有个创新成果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创新的东西就及时推广,我们将有推广价值的技术以教师名字来命名。比如说,我们有位年轻的数学老师,他创造了一种小展示的方法,从学生怎么站队、如何讲,等等,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我们将这个方法在全校进行推广,并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做法对这位老师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其实有了技术创新我们就有突破了,真正到突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进入到更高的层次了,那就是破模了。
    (本系列访谈由中国教育新闻网和中国教师报联合推出。中国教师报也于2013年3月20日六版同期推出《景弘“生”变》新闻报道。“论道教育”访谈系列还将陆续推出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文章录入:mredu    责任编辑:mred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23年十大教育热词
    孩子写作业反映出的严重问题
    家庭教育到底“教育”什么?
    精准混合式教学设计
    残害下一代的教育乱象
    教育诸多乱象让教师群体艰难…
    教育的目的是学会一种思维
    为什么今天的学校教育让孩子…
    总是看孩子不顺眼是一种病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建成…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