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发表园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字体:
论学习贯彻胡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评论员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2254    更新时间:2010-08-26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教育报》评论员

  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胡总书记的讲话,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已是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强国,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适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和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要求。目前,我国教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也是在新时期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当今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内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任务,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我们必须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把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快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工作中,就是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把培养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就是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要遵循教育基本规律、坚持改革创新。遵循教育规律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保证。教育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教育活动、教育对象、教师工作具有特殊性。在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尊重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要按照人成长成才的规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创新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改革发展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近几年,中央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但教育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校际、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比较突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薄弱环节等。我们要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以实现公平,更加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以保障和维护公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教育问题。提高质量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有质量的教育才是科学发展的教育,才能切实实现教育公平。当前国家发展、国际竞争、广大人民群众都对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强烈要求。要进一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强国之本,教育为先。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面临着新的时代任务。我们要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针,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6日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在充分洞察世界形势和未来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吹响了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号角。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政治经济发展风云变幻,是否能够造就适应这种变化的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科技、经济、社会所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性变化,要求人必须全面发展,具备更多综合素质和能力,否则就很难成为有较大作为的有用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把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把德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同时要把加强学校体育、提高学生体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到21世纪中叶,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候,今天的学生将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建设者。人才的竞争力就是国家的竞争力。通过教育,造就素质全面发展、富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让每个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学会做人做事,让他们长大成人后,具备愉快工作、幸福生活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希望实现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整个教育系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学校的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系统的使命和责任,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校每项工作,落实到课程、教学每一个环节。学校和教师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评价学生;要继续坚持推进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大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教师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学校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社会应形成合理的人才观。建立科学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人才观和选人、用人制度,大力推动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合力,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历史赋予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7日


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精神和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全教会的部署和任务要求,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把改革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回顾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一条极其宝贵的经验就是坚持改革创新。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职业教育取得重大突破、教育公平不断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教育活力的重要源泉,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现行的教育在观念、体制、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盼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改革创新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和配套实施。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教育事业正由满足“有学上”的需求向满足“上好学”的需求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因此,教育改革既要整体推进,也要重点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应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在全社会树立人人成才的观念,创新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大好局面。
  教育改革创新由过去自上而下、普遍得实惠、相对容易的阶段,进入到上下互动、社会参与、利益调整的“深水区”,愈发复杂而艰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突破,着力破解束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因地制宜、先试先行,积极稳妥地推进。各地各学校应按照现实条件和客观需求,从实际出发确定改革的目标、进度和做法。实现改革目标的时间可以有先后,实现改革目标的模式可以有区别。经验来自基层,创造来自群众。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各学校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自下而上进行探索和实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和推广成功的做法。
  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离不开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关键的是教育内部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勇于创新。因势随形,知变则胜。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奋斗,就一定能使教育发展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更符合人民对教育的期望。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8日

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为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指明了方向。
  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和把握这一规律,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强化政府责任,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教育事业。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目前,贯彻落实好教育规划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着力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提出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强化政府责任,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教育事业。各级党政领导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各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主办者和责任人,要依法办学,保证教育投入,保证校园安全;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教育公平、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劳动人事部门、企业用人单位,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调整用人、用工标准,推动全社会转变观念,营造素质教育得以开展的大环境。各级政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各部门要为高校与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条件,安排好实践指导教师,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作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实现这一目标既要教育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又要全社会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传播界、文化界、出版界、音像网络传媒等要强化责任意识,防止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多出弘扬主旋律、彰显主流价值取向的好作品,抵制格调低下的作品,净化文化环境、网络环境。各类传媒要突出社会责任感,以健康向上的好栏目、精彩节目吸引青少年,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
  教育关乎民族未来,涉及千家万户,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奋斗。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19日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2023年十大教育热词
    孩子写作业反映出的严重问题
    家庭教育到底“教育”什么?
    精准混合式教学设计
    残害下一代的教育乱象
    教育诸多乱象让教师群体艰难…
    教育的目的是学会一种思维
    为什么今天的学校教育让孩子…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快建成…
    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走向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