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淘宝乐园 | 一饱眼福 | 新法速递 | 微信 | 年历 | 办公 | 留言 | 
您现在的位置: 生活丛林网 >> 先生教育网 >> 发表园地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晁盖为什麽不愿传位於宋江          【字体:
晁盖为什麽不愿传位於宋江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帝国的惆怅》    点击数:1815    更新时间:2008-10-28    

 
曾头市晁盖中了毒箭,神医安道全也回天无力,终於命丧黄泉。弥留之际,原本“已自言语不得”的晁盖忽然醒了过来,【转头看着宋江,谆谆嘱咐道:“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这便是晁盖的“临终嘱咐”,也是晁盖的惟一遗言。 晁盖这遗言好没道理。

晁盖这“梁山泊主”是怎麽当上的?不是世袭的,不是选举的,也不是指定的,而是林冲火并了王伦,众人拥戴的。说白了,他这“第一把交椅”,是林冲从王伦手里夺了来推让给他的。他现在坐不了啦,理应还给林冲和众人,由林冲和众人再作商量,岂可视为己有,私相授受?

林冲火并王伦时曾骂王伦说:【这梁山泊便是你的?】当然不是。於是王伦便只好掉脑袋,而晁盖也才得以当寨主。那麽,梁山泊不是王伦的,便是晁盖的麽?显然也不是。梁山泊根本就不属於哪一个人。既不是他王伦的,也不是你晁盖的。王伦活着尚且不能独霸,你晁盖人都快死了,岂能再管谁当家谁做主?晁盖这遗言也好生蹊跷。

照理说,晁盖升天,宋江升职,是顺理成章的事。宋江原本就是“二把手”,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地位威望均无人可比。所以晁盖一死,吴用、林冲等人便不管什麽遗嘱不遗嘱,全都跑来找宋江:【请哥哥为山寨之主】。他们的理由有两条。一是【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二是【若哥哥不坐时,谁人敢当此位】。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自从宋江上山以来,梁山的事务,实际上一直是宋江在主持,晁盖不过只是名义上的寨主。因此,晁盖死後,由宋江继位,不但天经地义,而且大得人心。

然而晁盖却偏偏不想让宋江当寨主。如果他想让宋江当寨主,根本就不必立什麽遗嘱,这寨主之位,自然就是宋江的;而以宋江武艺之稀松平常和根本不可能直接上阵交手厮杀,又岂能捉得史文恭?显然,晁盖这一遗言,已经几乎是公开暗示不肯让位於宋江了。

这就奇怪。因为晁盖一向视宋江为“生死之交”,而且宋江上山之初,晁盖就打算要让位的。晁盖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以晁盖之为人实在和仗义,说这话不大可能是虚情假意。只是因为宋江的坚持不就,这才形成梁山领导核心晁盖第一、宋江第二的基本格局。

何况宋江不肯坐第一把交椅的理由,是晁盖年长。宋江说:【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现在这个问题没有了,正该那“山寨之恩主”来坐主位,怎麽会半路里杀出个“临终嘱咐”来呢?

这不能简单地解释为晁盖自私,一心只顾报那“一箭之仇”,把个人的恩怨看得比山寨的成败兴衰何去何从还重。作为梁山领袖,晁盖其实一直在思考後一个问题,而且越想,就越是对宋江不放心。因为他越来越意识到,宋江在梁山上的人缘威望,早已远远超过了他,而宋江对梁山前途的看法和自己又并不一样。

晁盖其实是一个没有多少势力、能力、也没有多少心眼的人。他在江湖上声望远不如宋江,哥们也没有宋江那麽多。晁盖去世时,梁山头领凡八十九人,属於“晁盖圈子”的不足十人,也就是最初跟随他上山的几个再加上林冲。至於杜迁、宋万、朱贵,人微言轻,无足轻重,本人的心态也是无可无不可,顶多只能算作中间力量。

其余先後上山的,便基本上是“宋江团队”: 破清风寨後,花荣、秦明、燕顺、王英一拨九个;劫法场後,戴宗、李逵、张顺、李俊一拨十一个。这些都是宋江的“心腹弟兄”。以後叁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叁山聚义打青州,一拨一拨的人马上山,不是宋江的门徒(如孔明、孔亮),便是宋江的故交(如武松、柴进),不是为宋江所收(如呼延灼),便是专奔宋江而来(如段景住)。

这些人上山後,自然多半只认得宋江,不大认得晁盖。比如鲁智深在少华山上要拉史进等人上梁山,便说:【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被华州贺太守捉住,也说:【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在他们嘴里眼里,梁山泊早就是“宋公明哥哥”的了,没晁盖什麽事。

宋江不但人多,而且关系铁,过得硬。花荣、李逵,是能和宋江一起去死的;武松、鲁智深、史进、燕青,还有那个“拼命叁郎”石秀,都是些“水里火里不回头” ,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汉子。这些人在梁山上,敢说敢骂,敢作敢为,说一不二,举足轻重。正是靠着他们的拥护,宋江上山不久,就成了事实上的梁山之主。

相反,晁盖的圈子既小,又很松散。公孙胜是个“闲散的人”,不去管他;白胜无足轻重也不去管他。吴用是晁盖的老弟兄,又是和晁盖一起上山的,却在宋江上山之後很快倒向了宋江。每次晁盖和宋江发生分歧,吴用都站在宋江一边,帮宋江说话。刘唐也是晁盖旧部,和晁盖一起出生入死,按说应该坚决执行“天王遗嘱”的,然而却在关键时刻“丧失立场”,成了“保宋派”,还要提供“理论根据”,道是“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指宋江)为尊之意”。

似乎只有宋江当寨主,才真正是天王遗志,让捉得史文恭者为首,反倒违背了晁盖意愿。林冲的态度也很暧昧。晁盖在位时,他倒是愿意帮晁盖做些事情(比如攻打曾头市,便是林冲相随),但晁盖死後,领头请宋江就寨主之位的却也是林冲。可以肯定,如果宋江和晁盖发生冲突,林冲多半会守中立。算来算去,和晁盖最铁的也就是阮家叁雄。可惜他们人太少,又常年在山下水寨,成不了什麽气候。如此看来晁盖其实很孤立。

与此同时,晁盖也一定感觉到宋江是在一步一步有意无意地架空他。自宋江上山,梁山泊的大半个家便都是宋江当了。但有疑问,都是宋江拿主意;但有征战,也都是宋江领兵下山。每到这时,众头领的态度不是一片响应:“哥哥所言极是”;便是一片踊跃:“愿随哥哥前往”。

晁盖有什麽决定,总是被委婉地驳回;想要领兵下山,也总被客气地劝阻。【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宋江总是这麽说。结果,宋江的功劳越来越大,人马越来越多,威望也越来越高。这就不能不让晁盖心里有点那个。再说,晁盖也弄不明白,他这个“山寨之主”,究竟是统帅全局的领袖,还是摆看的花瓶?究竟要什麽样的事,才该他出面、出手、做主,才不是 “轻动”?晁盖心里,真是想不明白,好没意思。

所以这一回,晁盖决计不听宋江那一套,死活要带兵下山去。不但“宋江苦谏不听”,而且“晁盖忿怒”。这“忿怒”二字值得玩味。忿怒什麽呢?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曾头市。

想当时晁盖一定有一种紧迫感。他对宋江说:【你且休阻我,遮莫怎地要去走一遭!】同时晁盖一定也有一种孤独感。以往宋江下山时,只要说一声:【小可情愿请几位弟兄同走一遭】,厅上厅下便会一齐都道:【愿效犬马之劳,跟随同去】。就连打一个小小的芒砀山,吴用和公孙胜都要左右辅佐。

这一回,却似乎没什麽人自告奋勇,得晁盖自己点将。吴用和公孙胜都留下陪伴宋江。打先锋和当军师,全靠“梁山初结义”时的弟兄林冲一人。这就几乎注定了晁盖要失败。而紧迫、孤独导致的狂躁、冒进,则是晁盖失败的直接原因。

晁盖战死疆场自然不失英雄本色,但也同时说明他确实不具备领袖资质,甚至缺少大将风度。凡为人主、为将帅者,必须能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像晁盖这样沉不住气,怎麽行呢?

其实,晁盖不如宋江之处甚多。他既无远虑,亦无近谋,而且往往意气用事。比如杨雄、石秀两个来投奔梁山,晁盖却要砍他们的脑袋,原因只在於“这厮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吃,因此连累我等受辱”。结果遭到众人反对,人情也让宋江做了。这岂非考虑欠妥?再说了,既然已经答应他两个入伙,就该唯才是举好生安顿,晁盖却叫他们坐在杨林之下。想那杨林不过地煞星之十五,杨雄、石秀却在天罡星之列,武艺本事相去何远?可知,晁盖实在没有识人之力用人之量,也实在不够资格当领袖。

难怪晁盖这领袖当得有点窝囊了。最窝囊的是,他明明看出了宋江有投降的意思,自己也很不赞成投降,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投降对不对、好不好先不说,好歹也是一个纲领一条路线,晁盖却什麽纲领路线都没有。

他的上山,原本就稀里糊涂;上山以後,又得过且过。依照他的想法,既不必像李逵嚷嚷的那样,【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他自知无此能耐),也不要像宋江琢磨的那样招安投降,谋个一官半职(他明白那并非出路),最好就这麽混着,当一天强盗打一天劫。只要弟兄们日日在一处厮混,有肉吃,有酒喝,就不赖。

当然,晁盖并不蠢他也心知肚明,清楚这终非长久之计,可惜又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只好过一天算一天,或者寄希望於来人。在他看来,有本事捉得史文恭者,一定有勇有谋。有勇,就不会投降;有谋,就能找到出路。

这当然是个办法,可惜行不通。因为那捉得史文恭者,如果是山寨中人,岂肯颠覆宋江的领袖地位。如果是山寨外人,又怎麽颠覆得了?显然,不管是谁捉得史文恭,也仍得让宋江去坐那头把交椅。所以,晁盖的如意算盘几乎注定要落空。

文章录入:青格里    责任编辑:青格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